我国科学家绘就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让蚕学科迈入信息化时代

2022-10-10 10:16:13   来源:科技日报

家蚕基因组研究有了“数字字典”。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消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并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让蚕学科迈入信息化时代,开启了我国家蚕基因设计育种之门。这一成果已于日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历时四年解析“千蚕基因组”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但之前仅有单一参考基因组及部分重测序,尚不足以支撑基因组变异和优良基因的深度挖掘,尤其对于分子育种具有显著局限。因此家蚕种质资源基因组数字化,构建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尤为重要。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团队历时4年对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在全球首次绘就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这1078份蚕种质资源覆盖了世界‘丝绸之路’各主要蚕区,涵盖全世界家蚕代表种质资源的90%以上,样本规模大,覆盖范围广。”代方银教授介绍,这个“千蚕基因组”中,包括47个野桑蚕、205个家蚕地方种、194个实用种和632个突变体。

基因组是生物体的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泛基因组是指一个物种内所有基因组信息的总和,它比单一参考基因组涵盖了更多的遗传多样。2003年西南大学绘制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以来,科学界不断在对家蚕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希望绘制出更全更有深度的“精细图”。不过以前的家蚕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样本数目都只有几十个或100多个,且都是基于二代测序技术,测序读长短,样本少,获得的信息有限。随着三代测序技术成熟,泛基因组研究得以实现。

本项目的测序样本数超过了1000份,对其中545份代表资源进行了三代测序,组装了545个蚕的高质量基因组,获得了最广泛的家蚕遗传变异信息。该超级泛基因组囊括了目前最全面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是迄今全球动植物中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也是最高质量的家蚕基因组图谱。

创建“数字家蚕”赋能设计育种

以前鉴定特定状的基因或其因果变异犹如“大海捞针”,现在可谓是“瓮中捉鳖”,因为超级泛基因组为此提供了“精细网格化”的“坐标”指导,对于行家里手来说像是“查字典”。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这样形容这一超级泛基因组的作用。

“没有现在的‘泛基因组’之前,我们要完成一个状基因的研究可能需要3到5年,而现在可能在短短的几天、几个月以内就能完成。”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童晓玲解释,真核生物基因组由ATCG四种碱基组成,类似于计算机的二进制编码,通过有机的排列组合存储了物种的所有可遗传的状或表型的遗传信息。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是涵盖了蚕的所有遗传信息的一张图,通过这张图可以直接对接表型和基因组密码。

传统育种是通过对表型的选择来实现优良基因聚集,选择效率较低,且周期较长。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分子育种技术成为破解这一瓶颈的钥匙。泛基因组的完成可以极大提升育种优良基因的挖掘效率,在此基础上,就可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实现设计育种。

“家蚕超级泛基因组的完成将突破家蚕育种瓶颈,开启家蚕分子育种的新纪元。”向仲怀院士指出,这是百年来家蚕研究最大的成果,让蚕学科跨入了信息化时代,开启了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研究的新篇章,是科学技术支持振兴蚕丝业的新起点。

家蚕起源地等未解之谜迎刃而解

有了这本家蚕基因组的“数字字典”,团队对蚕的各种遗传变异、群体结构、人工选择和生态适应及经济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许多家蚕研究之谜也迎刃而解。

“我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学发现也可为此提供佐证。”代方银教授表示,家蚕起源于我国,由中国古野桑蚕驯化而来,具有5000多年的驯养历史,但其驯化起源地长期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力的生物学证据。基于大规模、广覆盖的蚕种质资源,他们通过现代基因测序手段研究发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方种分布在进化树上家蚕分支的基部,表明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在对家蚕现代育种上,研究团队鉴定到468个驯化相关基因和198个改良相关基因,其中新鉴定分别为264和185个。这些基因将是家蚕分子改良的重要候选靶标。同时,发现中国实用种和日本实用种只共享不到3%的改良作用位点,这不仅揭示了中国和日本相对独立的家蚕育种历史,而且揭示了中日两个系统间产生强杂交优势的遗传基础奥秘。这一结果对家蚕的现代育种具有重要启示。

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具有特殊能的高价值蚕品种是家蚕育种的重要方向。有了这一“数字字典”,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一些调控家蚕蚕丝产量和蚕丝粗细的控制基因和位点。

代方银教授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尽快搭建泛基因组数据库,促进家蚕基础研究;深度剖析基因组内涵,助力遗传进化研究;系统挖掘家蚕的优异基因,促进家蚕品种选育和多元化利用,拓展其他新功能、新材料开发;推进家蚕作为鳞翅目害虫防治研究模式。总之,通过组织对家蚕泛基因组的系统挖掘和推进相关拓展研究,为促进我国蚕丝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标签: 我国科学家 绘就世界首张 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蚕学科迈入信息化时代

相关阅读

我国科学家绘就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

科技

家蚕基因组研究有了数字字典。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消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

2022-10-10

快速热成型陶瓷有望用于电子产品 散热效率

科技

据最近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压铸成复杂零件的全陶瓷材料。这一行业突破可能改变包括手机和

2022-10-10

美密歇根大学研究称: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曾引

科技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引发了恐龙的灭绝。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最新研究,这场撞击还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海啸,海浪高达

2022-10-10

低成本“风力收割机”可将微风变电能 相关

科技

新加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风力收割机,可捕捉微风般柔和的风能,将其储存为电能。实验显示,当暴露在速度低至2米 秒的风中时,该设备

2022-10-10

3名接受产前治疗的婴儿出生 细胞疗法或让

科技

3个脊柱裂婴儿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接受细胞治疗后出生。研究人员称,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是世界上首次将手术

2022-10-10

我国科学家绘就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让蚕学科迈入信息化时代

科技

家蚕基因组研究有了数字字典。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消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全球

2022-10-10

快速热成型陶瓷有望用于电子产品 散热效率高比金属更轻薄

科技

据最近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压铸成复杂零件的全陶瓷材料。这一行业突破可能改变包括手机和

2022-10-10

美密歇根大学研究称: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曾引发全球海啸

科技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引发了恐龙的灭绝。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最新研究,这场撞击还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海啸,海浪高达

2022-10-10

低成本“风力收割机”可将微风变电能 相关研究发表于《机械系统与信号处理》杂志

科技

新加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的风力收割机,可捕捉微风般柔和的风能,将其储存为电能。实验显示,当暴露在速度低至2米 秒的风中时,该设备

2022-10-10

3名接受产前治疗的婴儿出生 细胞疗法或让脊柱裂胎儿恢复正常

科技

3个脊柱裂婴儿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接受细胞治疗后出生。研究人员称,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是世界上首次将手术

2022-10-10

超算模拟天体大碰撞显示:月球可能在数小时而非千年内形成

科技

英国科学家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地球和一颗名为忒伊亚的原行星碰撞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得出结论称,月球可能是在忒伊亚将地球撞掉一大块并

2022-10-10

我国科研团队低C/N废水处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成果发表在期刊《生物资源技术》

科技

10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郭荣波研究员带领的工业生物燃气研究中心在四氧化三铁用于废水脱氮领域

2022-10-09

6600万年前灭绝恐龙的小行星 曾引发全球海啸

科技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并在墨西哥湾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海啸,海浪高达1英里(约1609

2022-10-09

新型硅带隙创下世界纪录 有助量子计算研究

科技

美国东北大学科学家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形式的高密度硅,并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扩展的无催化剂蚀刻技术,能将这种硅制成直径为2—5

2022-10-09

“矩阵游戏”横空出世:AI首次创建高效准确数学算法

科技

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以矩阵游戏为题,发表了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思维团队的最新发现:AI可解决矩阵乘法问题。这是第一个可为矩阵乘法等基

2022-10-09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