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其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遗产7处、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501万件(套)……“近些年,北京市聚焦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让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焕发了新的魅力,特别是冬奥会的举办,作为主办城市,北京向世界打开了感知中国文化的新窗口。”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刘禹同说。
如今,当全世界进入“冬奥时刻”并将目光再度聚焦北京时,这座“双奥之城”再次闪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之光。近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展示“双奥之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全新气象。
“五新”局面形成,推进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进入‘十四五’时期,首都文物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对文物赋彩美好生活充满殷切期待,北京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更好地统筹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说。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一轴”指中轴线申遗保护,“一城”指博物馆之城,“两园”指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三带”指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一区”指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一中心”指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刘洪昌介绍,目前,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成果显著,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实现“五新”。
第一“新”,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如高标准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助推48项任务不断取得进展,已完成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地安门外大街环境整治、太庙核心区非文物建筑拆除、正阳桥镇水兽发掘等项目。
第二“新”,博物馆之城建设实施新举措。北京市与国家文物局等多家单位签订博物馆之城共建协议,积极开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等规划、文件编制工作。
第三“新”,三条文化带建设呈现新亮点。大运河文化带方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围绕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保护利用及相关任务开展合作;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方面,发布《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第四“新”,革命文物工作获得新成效。例如,启动北京市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护状况专项调查,正式发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和第一批革命纪念馆名单;全面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和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三大主题片区建设;对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共31处进行保护修缮等。
第五“新”,考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取得新进展。基本建设工程考古成果显著,仅2021年就完成调查项目402项;考古勘探项目254项、勘探面积1859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项目120项、发掘面积11.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5000件(套)。周口店遗址、琉璃河遗址、大葆台汉墓、明定陵4处考古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刘洪昌表示,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将继续高标准抓好“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全力推进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非遗制度建设,激发“京字号”传承活力
景泰蓝制作技艺等1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曲剧等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以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市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不断夯实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法律基础,积极建立和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等制度建设,同时发挥首都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帮助培训全国和京津冀非遗传承人;并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双向赋能,组织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共同设计“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今年北京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将以传承、传播为核心,重点实施两项政策、举办三项非遗展示活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斌介绍,今年将出台《北京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进一步增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依法履职意识,对非遗传承人实施动态管理,传承人不再是终身制;同时,落实《北京市曲艺传承发展实施计划》,推动优秀曲本创作、打造演出节目精品,鼓励建设北京曲艺演出专门阵地。
三项非遗展示活动则包括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展示近年来北京非遗保护丰硕成果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传播活动以及“北京非遗老字号购物节”。“我们将继续联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助力非遗产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激发老字号非遗传承发展新活力。另外,还将开展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提炼与应用,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刘斌说。
传承保护利用“冬奥遗产”,培育多元产业生态
如今,随着中国选手谷爱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精彩夺冠,首钢园也晋级为世界级“网红地”。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侠说,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石景山区将培育“体育+”产业生态,重点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传承保护和利用好冬奥遗产。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减量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传承保护和利用好冬奥遗产,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考验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治理的水平,也考验着石景山区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的决心和实践。”李先侠表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石景山区正在前瞻性谋划大跳台、冬奥组委、“四块冰”三大片区的赛后利用,赋予其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还将制定北京冬奥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研究工业遗存再利用模式与方案,培育“体育+”产业生态。
据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将继续挖掘首钢工业文化内涵,重点实施高炉、焦炉、转运站等工业遗存改造工程,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打造首都近现代钢铁产业历史纪念地和特色工业遗存体验场所,建设大尺度、开放型特色公共空间。规划科技游首钢、网红首钢、夜游首钢等特色文旅线路,还将在首钢园重点发展科幻产业,推动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本报记者 薛 帅)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其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遗产7处、不可移动文物38
2月13日,2022年河南省元宵节民族音乐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精彩上演,婉转动人的民族旋律,带领观众赏月色婵娟,观龙舞雪灯,听喧天锣鼓
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在建项目共2857个,总投资2 07万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769 7亿元,指标完成率137 1%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其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遗产7处、不可移动文物38
作为网络文化领域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新业态之一,网络文学的全球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看网文、写网文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
2月13日,2022年河南省元宵节民族音乐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精彩上演,婉转动人的民族旋律,带领观众赏月色婵娟,观龙舞雪灯,听喧天锣鼓
记者近日获悉,今年安徽省将围绕服务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皖南地区快进慢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争实现交通线路与旅游
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在建项目共2857个,总投资2 07万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769 7亿元,指标完成率137 1%
光宴灯光节、潮玩DJ演出、阿狸夜巡游……今年元宵节前后,山东济南融创文旅城推出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此前不久召开的20
北国冬日,天寒地冻。大年初七晚上,记者走进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植物园,遇到逛完准备回家的市民马代军、王丽雅夫妇。他们说:我们下午两点一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2022年将继续实施全国画院中青年创作骨干培养计划。该计划于日前启动申报。据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要把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与弘
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有用史诗感来形容一部电视剧了。新春伊始,改编自作家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由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驾马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