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2。
歌剧《运河谣》以京杭大运河为故事背景,通过描述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际遇,展现了运河所见证的善恶生死、义薄云天,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舍己为人的人性大爱。该剧自问世以来,历经五轮热演,以跌宕的剧情、清雅的舞美呈现和优美的旋律深受观众的喜爱。剧中,“我们是运河的流水”“运河谣”“灿若星辰的目光”“你在哪里啊,红莲”等唱段被广为传唱,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作为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集结了作曲家印青,编剧黄维若、董妮,导演廖向红等国内一线艺术家团队。创作前期,编剧、导演一行人从运河的源头——杭州拱宸桥,一路北上,对运河沿岸的5个城市进行了实地采风,寻找宝贵的实物原型,收获了大量鲜活的视听形象。
黄维若经过5次创意稿和14稿剧本的修改,最终以京杭大运河的人文背景为基础,展现了一个具有浪漫气息、抒情风格的剧情故事:明代万历年间,江南书生秦啸生、唱曲艺人水红莲、带着孩子的盲女关砚砚,在运河之上辛苦讨生活,在历尽命运的跌宕起伏之后,水红莲为救秦生与关砚砚母子,火烧恶霸之船,自己选择葬身火海。黄维若表示:“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运河儿女的性格与情感,却是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这其中最耀眼的就是人性的善良。”
印青为该剧谱写了细腻、动人的优美音乐。在“宣叙”和“重唱”方面,印青依据汉语四声和民族唱法等特性,在曲式结构上做了很多探索,力求强化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其中,雷佳演唱的“运河谣”“来生来世把你爱”和王宏伟演唱的“你在哪里啊,红莲”等情感强烈、体现运河儿女气节的咏叹调极具张力,体现了人间真情和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
此外,体现全剧主题的合唱“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悠扬动听,仿佛千年的运河在诉说着人间的百态;“拉纤歌”“船工绞盘歌”则荡气回肠、动人心魄;而“彩龙船”和“大豆白米花生”等合唱则充分展现了运河南北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印青认为,写“运河”要有力度和史诗感,体现出气节,而写“谣”必然要亲切好听可以传唱,两者缺一不可。
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中,廖向红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族歌剧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了西方歌剧创作方法与技巧,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到民族性、现代性、亲民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演出10年来,每次复排都在不断修改完善,力求让作品更加完美。为了本轮演出,印青历时两个多月,对全剧曲谱进行重新修整编配,以更细腻、完整、丰盈的音乐表现方式,将剧中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境界予以更为立体的呈现。(本报记者 刘 淼)
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
4月23日,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书籍,春风,还有你——国家图书馆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暨第十七届文津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公布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相关事宜,进一步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
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
人间最美四月天,读书不觉春已深。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阅读作为书香南岸的重要内容,让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4月23日,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书籍,春风,还有你——国家图书馆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暨第十七届文津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公布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相关事宜,进一步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图书馆不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需要担负起建构城市文化形象的职责,成为全民的公共文旅空间。陈鹏博是陕西省图书馆
山东烟台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线,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近几年,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烟台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将葡萄酒产业作为重要IP打
刻满沧桑的厂房与现代建筑交融碰撞,美轮美奂的酒店打造出可以住的艺术馆,将历史玩出花的记忆景区进入人们视野……近年来,工业、农业等领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