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力量,也是关键变量。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读到更多的好书、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推出了“百村百校·文化共富”公益捐书活动,并利用流动图书车把爱心图书送到学生们的手中。近年来,温州市图书馆坚持以优质高效、普惠均等、长效发展为导向,聚焦群众公共文化阅读需求,推动服务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特色化赋能文化共富。
“社会化+标准化”,
提升新型阅读空间服务效能
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旁,一排排整齐的木质书架、质感极好的桌椅和暖暖的灯光……每逢周末,家住温州市区百里东路的刘聪聪都会带孩子到家附近的海坛广场城市书房。孩子写作业看书,她阅读书籍,母子俩悠然自得地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像刘聪聪这样的市民还有很多,每天半小时,用阅读点亮生活。
2014年,温州第一家城市书房在市区县前头诞生。这家带有试验性质的城市书房一经面世,就受到广大温州市民的追捧,城市书房首战告捷。在专项资金、政策引导和温州市各级图书馆的努力推动下,温州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遍布瓯江大地,成功打造出15分钟阅读文化圈,形成爱阅读的新风尚。截至2021年12月,温州全市已建成112家城市书房,总面积2.75万余平方米,总藏书120.6万册,累计接待读者1400.13万人次,流通图书1283.21万册次,办理借书证10.49万张。
2020年9月,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发展与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暨“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成立仪式在温举行。温州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十地在温州共同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这背后,离不开温州城市图书馆在探索提升总分馆服务效能方面的成功实践。
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表示,城市书房作为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温州模式”日益成型,成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持续深化,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并举,努力构建布局均衡、供给多元、服务高效、协同共进的公共图书馆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建共治共享书香社会阅读温州,让服务有“温度”更有“精度”。
“网络化+数字化”,
集约服务资源传送精准触达
为让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惠及基层群众,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推进“一卡”“一网”“一中心”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全市公共阅读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文献资源共享调拨中心,依托线上联编数据与线下物流体系相结合,将定期配送与“点单式”服务供给相结合,建立和畅通各级服务点、新型阅读空间与分馆、中心馆的需求反馈机制,构建精准触达的服务资源传送体系,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资源统筹,互联互通。
温图8辆“流动书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点,按百姓需求开辟“停靠点”,先后开辟72个乡村(社区)、学校(幼儿园)阅读服务网点。为搭建高质量的流动文化资源,“温图书巴”集结社会公益力量,组建了一支以温州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名优阅读推广人为主力的师资队伍,将优质的静态、动态阅读资源送进基层。
常态疫情防控下为畅通数字资源服务,温州市图书馆迭代升级数字资源服务门户网站,健全数字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通过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整合全市各馆用户信息,实现线上资源“一键式”检索,“一站式”资源获取。全面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推出“一键借阅”等应用场景,打造线上线下融媒体阅读推广平台,依托“智慧文化云”等技术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让阅读触手可及。
深化多元合作,
探索供需精准对接
“我希望赋予民宿一种情怀,它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是一种探索内心世界、追求平和心境的过程……”不久前,在温州市图书馆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中,小学语文老师、“游驿”民宿的主人刘艳艳做客温图直播间,讲述她在岭北买下一处民房用作民宿,创办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的故事。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颁布落地,温州市图书馆围绕提升少儿服务品质与打造社会教育“第二课堂”,探索文教旅融合型研学服务新模式,积极深化“馆校社”合作,面向未成年人开展“走、读、研”课后服务,申报成为当地首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此外,温州市图书馆创新“行走的阅读”文旅融合研学项目,以“读书+实践”为导向,打造集听讲学写、走访参观等为一体的户外研学旅行,推出“温图有约”“课后·图书馆时光”等服务,培育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
“我们积极探索并扩大社会参与,深化治理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自2021年以来招募吸纳社会监督员参与图书馆治理,监督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对图书馆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张启林表示,通过社会监督员的深度走访、座谈交流和角色体验等方式,帮助图书馆找问题、促进步,逐步探索出一条吸纳群众发声、激发群众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为的创新路径,让文化服务有“温度”、更精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何 泽)
4月29日,湖南省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建设推进会在湖南怀化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湖南省级非遗示范点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文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力量,也是关键变量。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读到更多的好书、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浙江省温州
实现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与内驱是文旅队伍。八闽大地上,活跃着一批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福建文旅人,他们日夜辛勤耕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本报特摘编适用于文化和旅游业的政策,
4月29日,湖南省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建设推进会在湖南怀化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湖南省级非遗示范点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直以来,特殊群体尤其是残障群体的文化权益保护都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难点。旺盛而多元的文化需求与相对单一的文化产品形成鲜明对
202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宋韵文化;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让千年宋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游客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主。多地文旅部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守牢安全底线的同时,推出或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整齐划一,英姿飒爽。4月2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执法人员统一换上了新式执法制服,这标志着四川省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本报特摘编适用于文化和旅游业的政策,供市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