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东南部,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从2020年开始,迳下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从“土山村”到“美丽园”的蝶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黄埔新的“网红打卡点”。在迳下村惠农中心的二层藏着一家馆藏丰富的乡村图书馆,人们不仅能在这里读书,还可以远眺迳下的田园美景。
这家图书馆是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图书馆、科学城集团与迳下村共同打造的。由黄埔区图书馆提供业务系统支持、服务指导,实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黄埔区图书馆馆长孔玉华说:“这里专配旅游、农业农村等专题书籍,为游客和当地农民提供精准阅读服务,为惠民中心党群活动、金融服务、就业指导培训等提供智力支持。”
除了迳下村,2021年,黄埔区图书馆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九佛莲塘村也建立了一座现代化智慧乡村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莲塘分馆。孔玉华介绍,该分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阅览座位100席、藏书1.5万册,设置党建、乡村振兴、国学等专柜,集休闲阅读、文创展卖、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有效盘活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寻求最大公约数,助力乡村振兴。
在这两个特色网红村建立分馆,正是黄埔区图书馆不断拓展惠民服务的标志。孔玉华表示:“我们依托成熟的总分馆建设服务体系,织密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以‘总馆+分馆+服务点’阅读空间为核心,以馆校合作、智慧交通阅读驿站为补充,构筑‘1+3+2’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布局,形成具有黄埔特色的图书馆集约式服务体系。”
近年来,黄埔区大力推动“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实现“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黄埔模式”,建成各类型公共文化新空间500多处,达到每7000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
“1+3+150+N”是近年来黄埔区图书馆摸索出的一条阅读新模式——以“埔阅万家,开卷黄埔”为1个主题,面向企业员工、社区居民、校园师生三大板块服务对象,开展150场各类出新出彩活动,影响多个社会群体、组织,惠及近35万人。
如何让文化艺术真正扎根基层沁润人心?黄埔区图书馆将纸上、线上阅读行为延伸为线下文艺演出,“黄埔诗歌音乐会”打造了“行走的艺术图书馆”;深入基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27场代表性手工技艺体验与传授活动,参与者达800人次;倡导群众时刻保持对生命、情感的尊重,触动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举办14场线下生活美学、体验、培训活动,受惠群众达400人次。
如何帮助学校开展更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黄埔区图书馆自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7场校园航空航天科普巡展,1.3万余名学生线下参观,近12万人次线上观看网络直播;邀请广州文学界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及高校教授到黄埔中小学开展20场精彩的讲座;2021年9月至11月,黄埔区图书馆面向年龄为6岁至12岁的中小学生,组织举办2021年“黄埔好少年”大赛,受到师生和家长欢迎。
基层文化单位不仅是“文化轻骑兵”,还是国家和社会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承担着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用文化载体传递给基层群众的任务。
“为深入学习 ,落实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创新驱动战略,2018年黄埔区图书馆打造创新文化品牌——‘黄埔有故事’活动。”孔玉华介绍,活动搭建了新型公共文化交流平台,连续5年邀请区内156位来自教育、艺术、航天、环境卫生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走进图书馆分享创业故事、总结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智慧。通过创新政企合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领域等,扩大品牌影响力,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讲好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创造故事的“黄埔样本”。
“一直以来,黄埔区图书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孔玉华表示,今后黄埔区图书馆将继续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本报记者 刘源隆)
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东南部,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从2020年开始,迳下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从土山村到美丽园的蝶变,村
5月29日上午7时15分,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因心力衰竭病逝,享年100岁。马金凤曾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
近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联合14家单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本报特摘编适用
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东南部,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从2020年开始,迳下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从土山村到美丽园的蝶变,村
5月29日上午7时15分,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因心力衰竭病逝,享年100岁。马金凤曾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
近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联合14家单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本报特摘编适用
5月的湘赣边革命老区草木青翠、瓜果飘香、生机盎然。近日,记者深入走访了地处湘赣边革命老区、罗霄山脉腹地的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大山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
这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演出行业纷纷探索和尝试新的演播模式与消费场景,为舞台艺术走向云端提质增速。2020年4月,国家大剧院
元宇宙一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热议话题。美国社交媒体Facebook率先更名为Meta,大力发展元宇宙业务,随后国内外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宣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几乎阻断了各国人民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但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文
当下,云剧场、云演出等云演播形式掀起热潮,为舞台艺术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发的文旅中国云演播平台近日将全新上线。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景区造成直接冲击,很多景区面临多重经营困境。为帮助景区等文旅企业有效纾困,各地在财税政策、企业融资方面出台了多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