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头条丨40大城市2022年人均收入:京沪逼近8万大关

2023-06-10 06:10:49   来源:第一财经

收入高的城市,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哪些城市的居民人均收入高呢?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了40个重点城市(包括24个GDP万亿级城市以及其他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部分经济大市,个别重点城市数据尚未公布,在此未纳入统计)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后统计发现,目前,共有7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长沙在中西部城市中领跑。


【资料图】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广州、武汉、乌鲁木齐和兰州公布的数据只有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没有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第一财经根据当地的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推算出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该数据与最终的实际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40个城市中,有13城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6万元大关,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目前尚无一个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

这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厦门、无锡。其中,四大一线城市加上苏杭共6个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7万元。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距离8万元大关近在咫尺。2022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15元。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去年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超过了8.4万元,在各大城市中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京沪两地作为强一线城市,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十分发达。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收入最高的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22.04万元,紧随其后的是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7.43万元和16.35万元。京沪是这些高收入行业、岗位十分集中的城市。此外,京沪的总部经济都十分突出,比如北京坐拥大批央企总部和民企巨头的总部,上海则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江浙、安徽、福建等地大量民企巨头总部迁入。

上海和北京之外,华南的两座一线城市深圳、广州以及长三角苏杭两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超过了6万大关。这其中,位居第五的苏州有“最牛地级市”之称,其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819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37元,在普通地级市中均位列第一。2022年,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5家;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41家,其中科创板48家,居全国第三。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苏州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地级市前列,吸引了不少高校院所落户,加快科创补短板。同时,苏州的制造业十分发达,包括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十分突出,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研发投入的规模非常大。

从区域分布来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城市中,长三角占了6个之多。此外,包括温州、常州等其他长三角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都比较高。

在东部沿海之外,中部的长沙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58850元,在中西部各大城市中领跑。作为中部人口大省湖南的省会,去年长沙的以18.13万的人口增量拿下全国第一。

从产业来看,长沙的装备制造、文化、医药等十分突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装备制造明星企业,被誉为“世界机械工程之都”。在文化产业方面,长沙以网红城市出圈,文化娱乐产业十分繁荣。

中西部地区中,武汉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第二。作为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汉的高教实力位居全国前五。近年来,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去年武汉新增324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4万家,总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武汉东湖高新并集聚了几十家上市公司,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总体来说,一个城市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主要跟当地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有关。此外,这个城市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化率也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影响。尤其是,部分城市下辖的县域较多,农村人口较多,基于城乡的收入差距,整个市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水平也会低一些。

比如,温州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3326元,高于厦门、佛山、东莞这些城市。但由于温州下辖县域较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7%,与厦门、佛山、东莞均有较大差距,因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要低于厦门、佛山和东莞。

值班编辑:王茜

标签:

相关阅读

世界微头条丨40大城市2022年人均收入:京沪

要闻

收入高的城市,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哪些城市的居民人

2023-06-10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面临37项指控

要闻

美国司法部针对特朗普及其前军事助手沃尔特·诺塔处理机密文件不当的联

2023-06-10

中工国际:子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国机特检

要闻

中工国际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北起院拟与关联方合肥通用院以认缴方

2023-06-09

世界视讯!基金投顾迎重磅新规:鼓励长期投

要闻

为有序推进基金投资顾问业务,6月9日证监会起草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

2023-06-09

李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增强经济发展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7日至8日在辽宁调研。李强强调

2023-06-09

世界微头条丨40大城市2022年人均收入:京沪逼近8万大关

要闻

收入高的城市,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哪些城市的居民人

2023-06-10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面临37项指控

要闻

美国司法部针对特朗普及其前军事助手沃尔特·诺塔处理机密文件不当的联

2023-06-10

中工国际:子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国机特检

要闻

中工国际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北起院拟与关联方合肥通用院以认缴方

2023-06-09

世界视讯!基金投顾迎重磅新规:鼓励长期投资,控制组合策略换手率

要闻

为有序推进基金投资顾问业务,6月9日证监会起草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

2023-06-09

李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7日至8日在辽宁调研。李强强调

2023-06-09

增减持公告汇总丨这家公司拟遭减持不超4%股份_天天观焦点

要闻

苏奥传感:特定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4%股份三维天地:苏民投君信拟减持不

2023-06-09

美股盘前丨股指期货涨跌不一 特斯拉盘前涨逾6%|世界快播

要闻

【时事新闻】①俄罗斯央行维持利率在7 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②意大利

2023-06-09

世界热点评!片仔癀:刘丛盛先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

要闻

片仔癀公告,刘丛盛先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

2023-06-09

东方电缆: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5%公司股份 全球简讯

要闻

东方电缆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拟减持股份不超过687 72万股,占公

2023-06-09

龙虎榜丨机构今日买入这16股,抛售世纪华通1.21亿元 世界今日讯

要闻

盘后数据显示,6月9日龙虎榜中,共35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16只股

2023-06-09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内两市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 累计回购金额超332亿元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东推出回购、增持计划,用真金白银力挺股价。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两市超过500

持续发力补链强链加大研发抢占市场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电充换电站 一辆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研发、动力、配套等多个环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在这些环节的多个板块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