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变发电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将在今年秋季正式运行新一代热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届时,该装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使用超导线圈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核聚变实验中托卡马克产生的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形状,而下一代核聚变堆的研发面临的极为重要的技术瓶颈就是等离子体形状控制技术。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正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组成的高温带电气体,具有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独特性质。核聚变的主要燃料取自氢的同位素氘(重氢)和氚(超重氢)。简单来说,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核聚变反应正是发生在等离子体的物质状态中,同时释放出约为核裂变反应4倍左右的巨大能量。稳定控制下的核聚变反应预期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安全和廉价的能源,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JT-60SA被视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技术备份,但采取更为先进的设计。通过只使用氘开展等离子体控制实验从而简化系统,尽管放弃了最具有商业前景的D-T反应,但却抢先构建出了各国在ITER成功后争相建设的原型堆。
QST量子能源部门负责人称,JT-60SA将为ITER的长期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验证,反映其研究成果。当前目标在于使用氘,维持100秒左右的等离子态。同时QST还非常关注一些周边技术,比如锂被普遍认为是核聚变最理想的燃料,QST开发出了使用特殊陶瓷膜,从海水中回收锂的技术。在用膜隔开的水槽一侧放入盐酸,充分利用两侧的锂浓度差进行回收。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核聚变反应堆,还有望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1月的施政演说中,围绕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首次提及了核聚变技术。据悉,日本政府面向技术实用化,正在制定相关的国家战略。(科技日报记者 李杨)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变发电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将在今年秋季正式运行新一代热核聚
不久前,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英国《自然》杂志对这一事件予以关注,刊发了题为《小行星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3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研究结果或对将来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变发电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将在今年秋季正式运行新一代热核聚
近年来,垂直飞行逐渐受到业界的热捧,引发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设计热潮。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把推动城市空中交通转型作为公司产品技术创新的重
俄罗斯萨马拉大学新闻处称,该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配备有低推力电动发动机并用来研究小行星、彗星、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航天器
不久前,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英国《自然》杂志对这一事件予以关注,刊发了题为《小行星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3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研究结果或对将来
消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太子城站运动员服务中心配置的煮咖啡机器人,以及八达岭长城站安装的VR展示系统……北京冬奥会已于2月20日圆满闭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的肖正国教授研究组,通过刮涂过饱和的钙钛矿溶液来调控成核生长过
作为研制过程中的里程碑节点,磁强计伸杆展开试验的成功,不仅表明磁强计分系统与载荷舱集成后的功能、性能满足任务要求,更标志着中欧联合
一台小小的黑盒子就能解决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由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基于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