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运用首创特定功能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实现了对不同微尺度颗粒物的高效过滤与吸收。这一成果可解决传统空气净化技术易堵塞、容尘能力有限的痛点,为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
去除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目前最有效直接的方式是采用多层纤维膜或多孔材料的空气过滤净化系统。但随着颗粒物在其表面和内部空隙的堆积,过滤装置会不可避免地堵塞,功效降低。
侯旭教授团队提出利用液体作为主要过滤材料,通过调控颗粒物与液体之间相互作用来控制空气到水界面的物质传递。这一方法将传统固体材料对污染物过滤所使用的有效表面积转换为液体材料对污染物过滤吸收的有效体积,实现了对污染物处理量的数量级提升,既提高净化效率,也增大净化器的尘容量。
“空气中的颗粒物,要么被‘门’物理隔绝,要么被‘门’直接吸收,出来的都是经过‘筛选’后安全的空气。据测算,用这个方法生产的过滤器容尘量是传统滤网式过滤器的4.5倍,还可以通过流动液体长期使用。”侯旭介绍,这一研究破解了现有空气净化系统需要长期运行维护的技术难题。未来,相关研究还可按照需要设计功能液体,赋予空气净化液门系统更多定制化需求,如提高抗菌能力、耐腐蚀能力等,满足不同环境下的空气净化需求。
“液体门控技术”是侯旭教授团队的原创成果,即让一种液体稳定在多孔膜中,多孔膜就像门框,利用液体作为门来实现对物质的可控输运与分离,这一技术于2015年首次提出。(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通讯员 欧阳桂莲)
9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运用首创特定功能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实现了对
27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提出草地可持续管
9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运用首创特定功能液体作为结构与功能材料,实现了对
27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陈槐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环变化及驱动机制,提出草地可持续管
美国物理学家创造了一种自组装粒子的新方法,这一进步为在微观层面构建复杂和创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这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突破,主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证明了在二维材料中存在一种奇异的电子态——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7日发表一项最新技术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描述了一种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能筛选出锂离子电
综合外媒报道,北京时间今天早上7时14分,在人类对行星防御的第一次测试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航天
脊椎动物的大脑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器官,控制着动物的行为、情感和记忆。人类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彼此之间相互连接,赋予了大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网站近日消息称,俄罗斯研发出用于太空作业的增强现实系统。增强现实系统的原理是向人提供视觉数据,从而补充所处环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组隶属派生吩噻嗪的新型抗氧化剂,有望在医学领域以及食品和化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