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北京。1月6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如约而至,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缤纷绽放。
作为北京冬奥会赛时的重要文化活动,本届艺术节统筹国内外奥运文化和传统艺术资源,运用多种高新技术及呈现方式,通过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影展映、城市活动和庆典活动五大板块,营造喜迎冬奥的浓厚氛围。其中,表演艺术板块包括“开幕式演出”“魅力中国”“多彩世界”“点亮青春”“行业聚焦”等内容,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观众奉献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场演出,以及艺术论坛和演出推介会。
《我们北京见》
14年后再次惊艳世界
从2008年到2022年,从夏天到冬天,相隔十四载,携手再赴这场奥运之约。1月6日,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我们北京见》大型综合文艺晚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激情上演,通过中国故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运用“5G+4K、8K+XR”等全新舞台技术,实现多元融合、链接世界。晚会由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担任音乐总监,苏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燮阳担任指挥,与雷佳、谭维维、张碧晨、冯满天等实力派歌手和演奏家共同出演。
开幕式以“守正创新”为根本追求,以冬奥元素为主体,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视野上力求准确传达,并努力做到创造性转化和新时代表达。在节目设置上,力求跨界与“破圈”,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既有诸如歌曲《冰雪奇缘:Let It Go》和“虚拟XR+琵琶独奏”《冬之韵》等全新演绎冬奥主题的舞台精品,亦有诸如歌曲《茉莉花与图兰朵》等展现中西艺术隔空“对话”、彰显艺术交融独特魅力的合作经典,更有女子民乐《北京那些事》等蕴含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当代新作。
演出阵容上,融合了多门类艺术领域的顶级艺术家与青年新锐表演者,与冬奥的活力与青春相呼应;采用民族国乐与世界交响乐跨界交融的模式,中央民族乐团携手苏州交响乐团,联袂电子乐队,真正为观众打造一场兼具民族个性与国际水准的开场“大秀”。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的最后,奥运冠军与众演员一同唱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推广歌曲《我们北京见》,将开幕式推向最高潮,向世界传递北京冬奥会的精神与力量。
中外艺术精品荟萃
多元文化同场竞技
本届艺术节进一步凸显冬奥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同台绽放、交流互鉴的平台优势与特色。其中,作为集中呈现中国元素的“魅力中国”板块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剧《只此青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东海人鱼》、色达耶吾布美藏戏团藏戏《赛马称王》、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舞动经典》、儿童剧《冰墩墩雪容融之冰雪梦》、北京鼓楼西剧场话剧《枕头人》《丽南山的美人》、冰上舞剧《WE ARE ONE》、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全家福》线下9台舞台艺术精品与“集光之夜”线上互动音乐嘉年华、四川歌舞剧院话剧《尘埃落定》、云南歌舞剧院舞剧《秘境云南》、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歌剧《洪湖赤卫队》等线上17部精彩剧目,带领中外观众穿梭于中华“大地”与“彩云”之间,深度体验中华之美。
同时,邀请吉林、上海、河北、北京、青海五个省(市)的优秀艺术团体通过“线上展播+线下展演”优秀节目的方式,举行线上冬奥主题“省(市)文化周”,展示省(市)艺术特色及冰雪文化魅力。如北京文化周以“魅力京韵 共赴冰雪”为主题,通过演出、非遗展等内容,凸显冬奥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上海主推海派城市文化;吉林展示其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打造冰雪文化旅游品牌;河北作为冬奥举办地之一,节目均以冬奥为主要元素;青海亦展现冰雪旅游资源,同时推介唐卡、青海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苏州的“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带来苏剧、昆曲、交响乐、芭蕾及“苏州年味”体验周等。
“多彩世界”板块则以国际精品剧目为主,《连狮子》《卡门》《茶花女》《贝多芬》等外国佳作以高清放映的形式相继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爱尔兰踢踏舞、波兰管弦乐、日本传统太鼓、俄罗斯芭蕾等线上精彩演出也将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哔哩哔哩视频、文旅中国等主流平台同步放送。
吹响冬奥青春集结号
描绘艺术未来新蓝图
本届艺术节特设“点亮青春”板块,助力少年在冬奥精神的感召下茁壮成长。《少年中国·全国少儿春节晚会》将“把节日还给孩子、把舞台交给孩子、把快乐送给孩子”,围绕北京推动国际友城交往向纵深发展。首发“少年中国文化菜单”,既有中国风格、少年特色,又有世界色彩、国际风范,全面推进我国少年儿童才艺展示平台建设;“一起向未来”青少年街舞展演旨在让青少年在训练与演出中不断学习团结、友爱、互助,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一起向未来”青少年管乐展演,由北京市城八区各选派一支优秀青少年管乐团同场竞技,吹响奥运的青春集结号。中法联合制作的青少年戏剧展演《镜花缘》则让西方奔放的色彩与中式内敛的水墨在舞台上交相呼应,不仅是一次中法文化对话,也是一次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平等交流、一次儿童戏剧教育的实践探索。
本届艺术节还设有“行业聚焦”板块,将于1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艺术向未来”主题论坛及演出推介会。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开展以“剧场发展向未来”“艺术教育向未来”“演出市场向未来”为主题的一系列主旨演讲、演出推介、艺术沙龙及配套演出等活动。音乐美学家、教育学家周海宏教授,“上剧场”艺术总监赖声川,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延申,以及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艺术总监图米纳斯、英国鸡屋剧社创意总监大卫·凯瑞等30余位行业大咖将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剧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双减”政策背景下艺术教育与普及的创新、合作、发展等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团体还将在现场向参会嘉宾推介代表作品。(本报记者 刘 淼)
如果说电影将人的寿命延长了3倍,那观剧也同样如此,舞台是一面镜子,当我们走进剧场时,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自己。看戏是在看热
同质化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艺术生产者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仅以口号式的正面提倡或简单的反面批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近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由中国动漫集团、中华中医药学会、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动画片《手指的魔法》在北京首映。《手指的魔法》讲述
近日,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由作家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国家社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地处祖国的西南端,沿边沿海靠山,聚居着壮、瑶、苗、京等少数民族,还是全国唯一的京族聚居地。民族团结关系着国家
舞狮子、敲锣鼓,舞起皖北花鼓灯,唱响淮河琴书。1月9日下午,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段郢乡蒲庄村,2022安徽省乡村村晚精彩上演。演出以欢乐
礼赞百年风华 讴歌青春中国湖南广电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交响乐宣传总结座谈会近日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1年12月22日是国家大剧院建院14周年的日子。当天举办的建院14周年庆祝活动及随后推出的系列演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通过线上、
它以极致的身体美学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力量激发,并唤起我们对友谊、勇敢、使命、责任的思考。感谢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把这么精彩的节目带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