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在苏州举行。 中新网记者 钟升 摄
苏州经济发达、人文底蕴深厚,两者叠加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铺就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截至2024年7月,苏州的博物馆数量达127家,是远近闻名的“百馆之城”。苏州也并非一味追求博物馆的数量,博物馆学校正是苏州博物馆界做出的探索。
博物馆学校是一种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曾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鼓励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除了在校学生,博物馆作为一座社会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学校”,也架起了从课本到社会、从地区到世界的桥梁,成为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和场景的最佳学习机构。
2021年,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开放。据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介绍,在建设之初苏州博物馆就提出要把西馆打造成国内首家博物馆学校,并首次尝试在国内地方综合类博物馆内设置探索体验馆。2023年,苏州博物馆组织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1513场,吸引了近90万观众参与,活动场次和参与人数同比分别增加32.5%和125%。
民众在博物馆中参观。 中新网记者 钟升 摄
作为后起之秀的吴文化博物馆也自开馆之初即搭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遵循“更灵活、更智慧”的教育理念,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教育活动,年均活动200场以上。本次推出“博物馆学校”教育品牌,则将吴文化博物馆从“短暂参观场所”升级为“终身学习场景”,为全年龄段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体验。
据了解,吴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学校”面向全年龄段观众开放。学校课程活动体系分为六个板块,综合利用知识宣讲、手工体验、演绎互动、户外研学等多种授课形式,为小学阶段至银发群体提供170多门全方位的分众化定制课程活动。有适合低龄儿童的“文物神探就是我”、适合成年人的“运河货物与贸易探秘”,还有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吴门书画研习”等。
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表示:“博物馆学校是我们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也是开馆五周年对公众的献礼。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品牌,让博物馆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整个社会的文化及审美能力提升。”
标签:
鲁渝共建重庆非遗展示馆27日在山东博物馆开馆,集中展出500余件非遗文创和特色文旅产品,为鲁渝两地文化交流合作搭建新平台。当天,鲁渝文
融合与对话: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站)17日在北京开幕,京港澳三地艺术家通过不同策展主题展开对话。本届双年展作为一个更为开阔的公
鲁渝共建重庆非遗展示馆27日在山东博物馆开馆,集中展出500余件非遗文创和特色文旅产品,为鲁渝两地文化交流合作搭建新平台。当天,鲁渝文
融合与对话:2024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站)17日在北京开幕,京港澳三地艺术家通过不同策展主题展开对话。本届双年展作为一个更为开阔的公
浙江温州洞头素有百岛之县东海明珠的美称,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孕育出各种贝类。近年来,当地的贝雕非遗工坊依托洞头贝雕与温州螺钿两项浙江
记者17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发现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该墓是首次经考古发掘的唐代新罗质子墓,出土墓志详细记载了金泳生
中国作家协会17日在江苏盐城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 75亿人,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蓝皮书显示,
第十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17日在北京举行,本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16位获奖者来自12个国家。其中,作为获奖翻译家之一,巴西汉
《阳明的故事·龙场悟道》贵阳孔学堂特展17日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公
6月17日晚,中国作协在江苏盐城发布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IP影响榜、海外传播榜上榜作品各10部,新人榜上榜作家10位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