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是疫情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将加速回暖。
商务部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19日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今年将重点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向绿色、智能、健康、品牌、时尚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多位专家分析,疫情影响消退后,居民消费场景限制全面解除,部分补偿性消费将会涌现,加之上年基数明显偏低,2023年全年消费增速有望反弹。但专家同时也提出,过去三年居民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意愿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当前居民就业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也未出现明显提升。
(相关资料图)
春节消费市场呈现新特点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求,商务部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及早谋划,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确定了“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主题,会同相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安排近300场活动。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实体零售、餐饮堂食、跨区旅游等各类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线上消费保持旺盛势头。总的来看,节日期间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充分展现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他介绍,根据商务部对节前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测情况看,初步研判,今年春节消费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特点:一是商品消费更重品质,二是餐饮消费更显年味,三是体验消费更受欢迎,四是绿色消费更受青睐。
从商务大数据监测预测平台情况看,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市场供应充足。各地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生活必需品备货量比平日增长20%~30%,同比增长10%左右。销售稳步恢复,1月上旬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环比增长8.7%,同比增长2.5%。
商务部指导各地组织骨干保供企业与供应基地加强产销对接,拓宽货源渠道,增加备货数量和品类,丰富节日市场供应。近期,北京8家主要批发市场蔬菜日均上市量达到2.2万吨、猪肉超过600吨,江西五大批发市场蔬菜库存达到9000吨,沈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库存7000吨以上。
线下餐饮加快恢复,许多餐饮企业推出各类年夜饭套餐,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地知名老字号饭店年夜饭预订火爆,部分饭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一些餐饮企业推出送餐到家、大厨上门等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旅游、赏剧、观影、看展、滑雪等过节方式更受居民青睐。上海、云南等地一些民宿客房预订率超过80%。各地剧场、影院人气持续回升,据有关机构统计,春节档电影预售票房已突破3亿元。冰雪消费持续升温,春节期间黑龙江滑雪订单量同比增长近60%。
谈及近期物价上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负责人陈志江在发布会上表示,疫情三年,整个服务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疫情转段以后,特别是服务行业在恢复,价格确实在上涨。上涨过程中,有恢复性上涨,但也有乱涨,所以为了过好这个春节,市场监管总局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陈志江表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价格的基本稳定,重点关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粮油肉蛋奶、蔬菜水果、当地居民节日消费的特色商品等线上线下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严肃查处价格欺诈、未明码标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粮食、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确保春节期间的价格基本平稳。
报复性消费可能性不大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经历了一波三折:先是2020年居民消费出现收缩,然后2021年增幅明显修复,再到2022年低于疫情前的平均增速。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但仍为2022年6月以来的次低。其中,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6%,高于11月3.5个百分点。从季调后环比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降幅微增,下降0.14%。
全年来看,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较2021年回落12.7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万亿元。
按消费类型分,12月商品零售同比下降0.1%,高于11月5.5个百分点;餐饮降幅扩大至14.1%,低于11月5.7个百分点,显示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感染人数增加,对接触性的餐饮消费带来短期冲击。受疫情及防控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的影响,2022年全年餐饮收入比上年下降6.3%。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降幅收窄并非缘于消费修复,而是疫情期间囤货需求。不过高频数据显示,上月底以来,出行、消费等线下活动逐步修复,前期受场景约束较为明显的企业消费和居民服务消费或率先修复。
央行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住户部门存款增加17.84万亿,比2021年多增近8万亿元。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各地居民陆续“阳康”后,超额储蓄为消费回暖提供了资金支持;从美国经验看,超额储蓄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19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表示,2023年消费反弹是肯定的,关键是“度”的问题,消费增速在10%或9%的概率不是很大,考虑到很多实际情况后,要理性预期。我国居民经历了三年疫情,比其他地区要长,一部分居民过去三年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例如旅游、餐饮行业从业者。除了疫情冲击,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二三十年来最严重的萎缩,房价下跌对居民资产负债表影响很大,尤其是低线城市。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在本轮疫情感染高峰过后消费将大幅反弹,尤其是春节假期后和2023年二季度开始。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将得以释放,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活动)的恢复有助于支持就业和家庭收入,这两者都将支撑未来消费进一步复苏。鉴于中国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收入和消费补贴,且长期以来的疫情限制对居民和企业部门有持续影响,预计2023年实际消费可能温和增长6.6%。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第一财经,疫情影响消退后,居民消费场景限制全面解除,部分补偿性消费将会涌现,加之上年基数明显偏低,全年社零同比增速有望反弹至8.0%左右,可选消费将引领商品消费修复。
他同时表示,2023年消费修复面临两个不确定因素:首先是年中前后房地产行业能否实现软着陆,这将决定后续涉房消费走势。其次,2023年政策面是否会继续推出规模较大的促消费政策,包括发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出台新的促消费税费减免措施等,均存在一定变数。
王青强调,需要指出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疫情对居民收入影响明显。由此,尽管2022年预防性储蓄需求上升叠加购房开支下降,推动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偏快,但2023年居民消费出现报复性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若全年实现8%左右的增速,也仅为疫情前的温和增长水平。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近段时间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也做出了重点部署,“促消费”是2023年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重点抓手之一。比如,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山东省也特别明确,把“扩内需”摆在今年工作的第一位,消费更是成为山东扩内需的首要工作。
2023年春节是疫情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将加速回暖。商务部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19日表示,
①《“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
一年一度的达沃斯论坛又拉开帷幕,和往年不同的是,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成为整个论坛的一大亮点。在即将到来的北京时间1月20日傍晚,备受瞩目的
兔年春节临近,年味渐浓。随着相关政策等放开,人们终于可以跨省游,整体春节旅游市场升温。据春秋旅游统计,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出游人次与2022
上交所拟将同股不同权股票纳入沪股通,明确首次纳入条件。1月19日晚间,上交所就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3年春节是疫情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将加速回暖。商务部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19日表示,
①《“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
一年一度的达沃斯论坛又拉开帷幕,和往年不同的是,日本经济和货币政策成为整个论坛的一大亮点。在即将到来的北京时间1月20日傍晚,备受瞩目的
兔年春节临近,年味渐浓。随着相关政策等放开,人们终于可以跨省游,整体春节旅游市场升温。据春秋旅游统计,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出游人次与2022
上交所拟将同股不同权股票纳入沪股通,明确首次纳入条件。1月19日晚间,上交所就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经过近8个月的事态演变,铝锭现货仓单重复融资事件有了更多的进展。申万宏源1月18日晚间公告称,子公司诉佛山市中金圣源仓储管理有限公司(下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的一大动力。经过多年规范发展引导,PPP模式发展趋稳。近日,明树数据发布《2022年中国PPP市
起家淘宝的某服饰品牌老板徐亮在2022年的双11当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从业十多年,今年最冷”。往年这一时期都是最忙的时候,但现在徐亮
2023年的春节消费市场,堪称三年来最“温暖”的一年。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返乡人群的增加、烟火气息逐渐浓厚的线下商超、穿梭不停的交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