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众所期待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再次引发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与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的最大特色就是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此,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指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要以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和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事实上,自首轮“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无论是生源选拔、毕业生就职乃至高校及地区人才引进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给高校“贴标签”的倾向,一些高校也存在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去努力追求的错误认识,陷入盲目追逐“帽子”和冲动无序发展的窠臼。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时取消了“A类B类”的分类办法,这既是对过去惯性思维的及时纠偏,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帽子”论的扎实举措,折射出我国对“双一流”建设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真正意义“世界一流”的坚定决心。
在“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中,有关动态调整的提出也是我国重点高校建设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其核心同样是淡化高校身份与“帽子”色彩,并且促进高校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竞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对15所高校的16个建设学科进行了公开警示,说明“双一流”建设的动态调整原则并非“一锤定音”,其重点在于诊断、督促与改进。作为首轮入选建设名单的学科来说,本身具备一定实力和较高声誉,但由于建设周期尚短,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知识与人才流动受阻等外部环境影响,部分学科的建设进程可能出现延缓。此次要求公开警示学科在2023年接受再次评价,给有关学科提供了加强整改的缓冲期,也体现了“双一流”建设立足现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希望这一举措可以引发有关高校、有关学科的高度重视,从容应对、及时整改并取得亮眼成绩。
展望未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还需有关高校锐意改革、踔厉创新。一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和高远视野,着眼国家战略急需领域。随着现代大学职能的演进与分化,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愈发密切。尤其是伴随着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战略的不断深化,政府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在知识生产模式持续变革带来的外部监督与问责下,高校对卓越科学的追求不仅意味着拓展知识边界的天然使命,而且意味着对国家与民众的社会责任担当,意味着对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社会民生需求等重大问题的主动回应与积极行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竞争逐渐升温,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相互博弈的态势。在部分西方国家的打压和围堵下,我国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科技领域发展受到钳制。有关高校布局一流学科建设时需要树立大局意识,主动求变,积极着眼和精准服务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和关键技术,切实提高基础学科原始创新能力,致力于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是要对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一流学科。为了应对并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些区域及省份纷纷出台“十四五”及更长远时期发展规划和产业调整布局,积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关高校需要重点瞄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高精尖产业,为区域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技术支持,使建设一流学科与服务区域产业及社会发展深度融通、同频共振、相互支撑。另外,有关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警惕“学术漂移”现象。在高校建设语境中,所谓学术漂移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组织为获取发展资源,而朝着学术方向同质化发展的制度同构现象。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更多优秀高校和学科脱颖而出。因此,有关高校需要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扎根中国大地,立足需求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的协同联动,真正将一流学科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三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占据世界科技制高点,人才是第一引擎和第一资源。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条主线,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增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做好高层次人才输送与储备。另一方面,有关高校必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下定决心扭转短期功利主义等不良取向,转变发展理念、管理手段、评价方式,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潜心搞研究,形成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创新潜力的体制机制,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路途艰远,绝非朝夕之功,“抢帽子”等急功近利风气更要坚决杜绝。我国高校应继续拓展全盘视野和长远愿景,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作为发展目标和不竭动力,使科学技术发明和发展成果最终惠及全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第三场教育新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就确保2025年本科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低于10%和
国新办23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1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情况。其中,教育部认真答复建议提案,
过去的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全面部署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举措。2022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第三场教育新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就确保2025年本科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低于10%和
国新办23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1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情况。其中,教育部认真答复建议提案,
过去的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全面部署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举措。2022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整合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推广地方和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
为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校外培训治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各地出现的共性困难和问题,推进群策群力抓治理,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近日,
2月21日,柳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了。当晚20时,该市学生家长进入柳州市家长学堂直播间,开启家长春季开学第一课学习模式。如何依法带娃?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