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反铁磁激子绝缘体”的物质的磁态。从广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磁铁,鉴于磁材料是现在很多技术的核心,这种新型磁铁有望应用于通信等诸多领域。
最新研究负责人之一、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马克·迪恩指出,这种新磁态涉及层状材料内电子之间的强磁吸引,这种吸引使电子的磁矩(自旋)排列成规则的上、下“反铁磁性”模式。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首次预测这种反铁磁性可能由绝缘材料内的电子耦合形成。这种反铁磁性材料可以在不同状态之间快速切换,还能保护信息不会由于外部磁场干扰而丢失,因此对现代通信技术具有吸引力。
迪恩进一步解释说:“绝缘体是一种不导电的材料,材料中的电子通常处于低能或‘地’能状态。电子被卡在适当位置,不能四处移动。如果电子能四处移动并相互强烈作用形成束缚态,就会产生激子。为让电子移动,必须给它们一个足够大的能量,以克服基态和更高能级之间的能隙。而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磁性的电子-空穴(电子跃迁到材料中不同能级时留下的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增益可以超过电子跨越能隙所需的能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理学家可以探索这些特殊情况,了解反铁磁激子绝缘体态是如何出现的。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研究了名为氧化锶铱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几乎没有绝缘性。该小组在高温下开始调查,并逐渐冷却材料。随着冷却,材料内的能隙逐渐缩小。在12摄氏度时,电子开始在材料的磁性层之间跃迁,但立即与它们留下的空穴形成束缚对,同时触发相邻电子自旋的反铁磁排列。科学家利用预测的反铁磁激子绝缘体的概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研究人员称,未来了解这种材料内自旋和电荷之间的联系有望催生新技术。(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反铁磁激子绝缘体的物质的磁态。从广义
据近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研究,英国科学家在苏格兰斯凯岛上发现了一个1 7亿年前的翼龙化石,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史前有翼爬行动
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23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世界上第一台非实验室条件下的量子重力梯度仪问世。这种利用量子技术的传感器可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反铁磁激子绝缘体的物质的磁态。从广义
据近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研究,英国科学家在苏格兰斯凯岛上发现了一个1 7亿年前的翼龙化石,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史前有翼爬行动
通过对比研究青藏高原和北极格陵兰岛地区的灌木更新动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发现,持续的气候变暖抑制或减缓了高
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23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世界上第一台非实验室条件下的量子重力梯度仪问世。这种利用量子技术的传感器可找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核聚变发电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将在今年秋季正式运行新一代热核聚
近年来,垂直飞行逐渐受到业界的热捧,引发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设计热潮。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把推动城市空中交通转型作为公司产品技术创新的重
俄罗斯萨马拉大学新闻处称,该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配备有低推力电动发动机并用来研究小行星、彗星、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航天器
不久前,中国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太空发展蓝图。英国《自然》杂志对这一事件予以关注,刊发了题为《小行星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3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研究结果或对将来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