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QRS
平面QRS-T夹角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
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plane QRS-T angl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齐惠英 郑刚
作者单位:30025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心内科
通信作者:郑刚,电子信箱:tjdsyyzg@sohu.com
zhai
摘
yao
要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CHF患者38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2组:心功能Ⅱ级组(126例)和心功能Ⅲ-Ⅳ级组(256例)。另外选取心功能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检查心电图,记录QRS-T夹角并全部随访3个月。
结果
心功能Ⅲ-Ⅳ级组的病例QRS-T夹角水平(91.86°±20.68°)明显大于心功能Ⅱ级组(65.22°±18.07°)及对照组(18.93°±12.60°),经过改善心功能治疗后,心功能Ⅲ-Ⅳ级组QRS-T夹角水平(71.92°±15.03°)及心功能Ⅱ级组夹角水平(48.08°±13.72°)明显减少。QRS-T夹角小的患者预后较好。
结论
CHF患者的QRS-T夹角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水平有助于判断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者预后。
基本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在基线水平(年龄、性别构成比、心率、血压、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均为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2]。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QRS-T夹角逐渐增大,LVEF逐渐减小,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QRS-T夹角水平与LVEF负相关,相关系数r=-0.416,P<0.01(表1)。
出院前的QRS-T夹角比较
心力衰竭治疗后,随着病情的改善,QRS-T夹角逐渐减小。心功能Ⅲ~Ⅳ级组及心功能Ⅱ级组出院时QRS-T夹角与入院时QRS-T夹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而对照组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1)。
表1 各组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QRS-T
夹角比较
随访情况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2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