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是《巴黎协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为了实现该目标,除非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之前减少43%,否则世界可能会遭受极端气候影响。然而,以目前气温上升的水平,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会造成两倍的全球变暖水平:到2100年达到约3.2℃。
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由于疫情带来的封锁,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下降,但在2021年,它们等同于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记录。2019年的排放量比2010年高出约12%,比1990年高出54%。
该报告是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鲜明的信息: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在技术上仍然可行,但需要立即、迅速和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来彻底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果我们想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吉姆·斯凯亚表示,“如果所有行业不立即大幅减排,这将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这份报告并非完全悲观。尽管排放量上升,但有迹象表明,一些缓解措施已经在发挥作用。IPCC主席李会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我们现在作出的决定可以确保一个宜居的未来。我们有限制气候变暖所需的工具和技术。”
两种技术助力减少CO2排放
报告指出,各国要实现其设定的净零排放目标,仅减少排放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CO2)。这将抵消工业和航空等部门的剩余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可通过扩大森林面积和改善农业实践,或通过各种新兴技术来促进碳吸收,这些技术可从工业来源或直接从大气中捕获碳排放。
报告得出结论,要想有三分之二的机会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下,气候模型预测,从现在到2100年,我们需要采用一两种新兴技术,从大气中吸收1700亿至9000亿吨CO2。
在第一种名为生物能源碳捕获和存储(BECCS)的方法中,发电厂燃烧产生的CO2在烟囱中被捕获并埋在地下,从而从大气中去除CO2。在被称为直接空气捕捉(DAC)的第二种技术中,机器通过化学反应从空气中吸收CO2。
报告也提出,这两种方法存在缺陷。第一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水,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而第二种方法可能会增加其他生产领域的排放。
深入、快速地削减甲烷排放至关重要
尽管甲烷的寿命比CO2短,在大气中的含量也比CO2低,但甲烷是一种更强大的温室气体。预计到本世纪中叶,甲烷将占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60%。然而,由于它在大气中不那么持久,大幅削减甲烷排放可迅速减少其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瞄准“逃逸的”排放物——在天然气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或从废弃已久的油井中逸出到大气中的甲烷。据IPCC计算,逃逸排放的甲烷约占全球排放到大气中甲烷的32%,占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的6%。
IPCC报告称,所有行业都需要减少排放,各国应设法摆脱化石燃料,包括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
清洁能源是减排“潜力股”
要想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削减95%的煤炭使用量,同时到2050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必须分别减少60%和45%。幸运的是,对于许多地方来说,安装新的清洁能源比运营现有的化石燃料能源更便宜,而且往往比安装新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更便宜。
从2010年到2019年,太阳能和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平均下降了85%,而风能的成本下降了55%。这种下降使这些技术得以更广泛地部署。例如,电动汽车的使用量在此十年间飙升了100倍,太阳能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率提高了10倍,尽管这些数字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至少在研究、开发和示范阶段,我们已经拥有了实现经济脱碳所需的所有技术,而那些我们仍然需要开发的技术,可在正确的政策下迅速开发出来。”End Climate Silence组织的创始人吉纳维芙·根瑟表示,“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创造奇迹。”
形势紧急但并非没有希望
尽管报告的结论本身就具有紧迫性,但美国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学院环境科学与政策助理教授亚历山大·巴伦称,不要以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5年之后继续上升,这场战斗就基本上失败了。“即使气温上升超过1.5℃,我们只要将升温控制在2℃以下,其间的每十分之一摄氏度,都将大大减少人类遭受的痛苦。我们真的需要在所有战线上加快一切努力,我们等待的时间越长,造成的气候破坏就越大。”
“IPCC报告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人们会做什么,这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可以选择一条路或另一条道路。问题是,有多少人会为之而战。”巴伦说。(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 5℃是《巴黎协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
据《天体物理学杂志》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包括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研究人员在内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有史以来最遥远的星
据外媒4月7日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拥有最热的行星大气。火星上的天气一直以恶劣著称,不管是昼夜巨大的温度差还是各种
经过10年的仔细分析和审查,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CDF)合作项目的科学家7日宣布,他们实现了迄今为止对W玻色子质量
英国《自然》网站6日公开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覆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大脑发育标准参考图。这些参考图根据对全球逾10万名研究对象的脑扫描图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 5℃是《巴黎协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
据《天体物理学杂志》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包括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研究人员在内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有史以来最遥远的星
据外媒4月7日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拥有最热的行星大气。火星上的天气一直以恶劣著称,不管是昼夜巨大的温度差还是各种
经过10年的仔细分析和审查,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CDF)合作项目的科学家7日宣布,他们实现了迄今为止对W玻色子质量
英国《自然》网站6日公开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覆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大脑发育标准参考图。这些参考图根据对全球逾10万名研究对象的脑扫描图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4月7日7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03星。高分三号03星是《国家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就推动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统筹开展北斗产业相关基础
记者近日从千寻位置获悉,截至2022年3月,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超过1000亿次,累计服务全球超过11亿人,总服务次数超
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非连续布利冈(Bouligand)结构的设想,并发展了一种程序化组装纳米纤维的方
美国科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直接观察到太阳系外类木行星御夫座AB Aurigae b的形成过程。他们指出,这一剧烈过程支持一个长期以来备受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