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猪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占比下行,这些养猪业并不愿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换言之,中国老百姓对猪肉的偏好正在下降。
4月7日,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可能呈现先略增再调减的趋势。
布瑞克咨询研究员沈园冰称,未来猪肉产品消费增长点在传统消费方式上不会有明显增加,难以靠猪肉消费大量增长实现行业利润,不过在预制菜、高端产品等方面仍有不少空间。
猪肉占肉类消费比重下降
据朱增勇团队研究显示,按人口折算,中国每年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小幅下降,尽管2021年有所反弹,同比大幅增长24.5%,但也并未超过2014年最高水平。
以每年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为指标来观察,中国1981年达到11.77千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1.72千克)。随着国内产量持续上升,1995年达到30千克。随后,受国内产量影响,1996年、1997年有所下降,1998年再次超过30千克。再往后,在国内供给增加的带动下,2014年达到42.63千克,达至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36.0%,年均增速为2.2%。
然而,从2015年开始,受国内产量下降、肉类消费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标开始下降。从2015年至2018年,总体在40千克上下波动。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骤降至31.7千克。2020年,回升至32.2千克,同比增长1.58%。2021年,随着产能恢复和消费需求增长,达到40.1千克。
再细分来看,城乡猪肉消费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以每年人均家庭猪肉消费量为指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年,城镇居民远高于农村,二者分别为17.2千克、10.7千克,前者是后者的1.61倍。随后,城乡人均家庭猪肉消费量都开始缓慢增长,差距也在缩小。
城镇居民人均家庭猪肉消费量自2012年达到21.2千克的历史高点之后就已经呈现震荡下降态势,2017年-2019年分别为:20.6千克、22.7千克、20.3千克。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猪肉消费量在持续增长后也开始趋稳。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9千克左右,2017年~2019年分别为:19.5千克、23千克、20.2千克。
从2000年至2019年的长周期来看,城乡居民人均家庭猪肉消费年均增速分别为1.2%、2.2%,消费量差距由3.5千克缩小为0.1千克,2018年农村居民更是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朱增勇解释称,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猪肉消费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家庭猪肉消费量差距明显缩小。
值得关注的是,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所占比重,城乡居民均有下降趋势。
一直以来,猪肉在国人餐桌中占据肉类消费的主导地位。2000年,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城乡分别为65.3%、77.8%。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普及,中国肉类来源更趋于多样化,猪肉占比不断下降。2020年,城乡分别降至52.1%、53.8%。
与此同时,禽肉占家庭肉类消费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从2000年至2020年,城镇居民由21.3%上升至35.6%,农村居民由16.3%上升至39.0%。牛羊肉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未来猪肉消费增速将放缓
毫无疑问,猪肉仍然是国人消费的最主要肉类,但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比例下降,既让中国人肉类消费格局有了一番新气象,又应该引起养猪业的警觉。
2018年,非洲猪瘟在国内暴发,由此引发2019年、2020年猪肉价格暴涨,禽肉挤占部分猪肉消费,导致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从之前的65%左右,一度跌至55%左右。
尽管随着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基本回归常值,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也跟随回升至65%,但肉类消费格局的转变已经在路上。
沈园冰称,整体来看,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已接近饱和,后期猪肉需求难以维持过去3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5年猪肉年均消费增速将放缓至1.5%-2.0%,主要依靠农村和新农转非人口消费带动。
朱增勇也提到,受烹饪习惯等因素影响,猪肉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肉类消费品种。不过,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已经超过40千克,猪肉消费需求将趋于稳定,预计后期会在40千克上下波动。不过,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将会下降,预计仍占55%上下。
尤为重要的是,2019年至2020年生猪产能受损,猪肉消费量由正常年份的5500万吨,锐减至4500万吨,这中间1000万吨的消费缺口由禽肉、牛羊肉补足,且禽肉、牛羊肉未来继续维持增长趋势。
这既有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转向,更偏向于牛羊肉、水产品,也有中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更偏向于禽肉。这些现实都会挤占部分猪肉消费。从中长期来看,猪肉消费总量有下降趋势。
从2016-2021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情况来看,老龄人口数量正在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沈园冰称,老年人往往偏向于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肉类,因此相对于猪肉,禽肉和牛肉更符合需求,且蛋奶类消费也对猪肉消费有较大程度替代。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显著影响肉类消费量。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每增加1%,将导致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减少0.5%,这将降低猪肉消费增速。
从欧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居民肉类消费普遍趋势也是猪肉下降、禽肉增长。
以德国为例,从肉类消费历史趋势来看,2011年以后肉类消费量总体趋降,猪肉占比下降。2011年,猪肉、禽肉、牛肉在肉类消费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9%、18.5%、14.6%。10年后,由于人均肉类消费需求下降,导致2021年猪肉产量减少2.4%,牛肉和禽肉产量下降1.6%。三种肉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6.4%、23.8%、17.1%。
朱增勇分析称,从短期来说,肉类消费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1950-2020年,德国人口金字塔形状由扩张型转为静止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由9.7%增至21.9%。
他提到,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比重的提升,会带动白肉的消费需求,也就意味着禽肉消费未来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同时,随着预制菜、快餐等产品的兴起和普及,也会进一步带动禽肉消费增长,以及牛羊肉消费需求的稳中有增。
2021年,中国前20家上市猪企生猪销量1.36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重已经达到20.4%,这一趋势仍在加速。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中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头部猪企的疯狂扩张产能,势必将引发存量产能的厮杀博弈。朱增勇认为,在总体猪肉需求量稳定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的扩张会挤占中小散户的存量空间,不过也会优化养殖主体结构,由以前的中下散户为主体加速向养殖龙头企业及规模以上养殖场转变,并且养殖规模中位数会逐渐上移。
王钦贤(左二)带领志愿者做防疫宣传这会儿没空……忙着呢……采访我干啥?我做饭呢……太康是座好人之城,太康人在中国好人榜上占有相当高比
由深圳市商务局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作为谋划推动深圳市商务高质量
可怜的雪王,自己家都被淹了,还想着帮忙。6月,蜜雪冰城凭借一首洗脑神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成功出圈;7月,蜜雪冰城在自身受
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猪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占比下行,这些养猪业并不愿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换言之,中国老百姓对猪肉的偏好正在
“浏览和添加各种小区买菜群,排队接龙购买各类物资,满心期待等待志愿者摆渡上门。”这些场景可能是不少上海市民最近的生活写照。从3月28日上
①央行再提绿色金融发展,关注发展相关业务的中大型银行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提出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
4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自2022年4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
4月7日,容百科技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 8亿元到3亿元,同比增长134%到151%。此外,公司预计2022年第一季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氢能政策愈加明朗的背景下,氢能地位逐步提升,资本、央企、民企等纷纷竞逐氢能赛道,整个产业发展有望提速。而氢能
吉比特4月7日晚间披露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 19亿元,同比增长68 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 68亿元,同比增长40
近期以来,一些省会城市调整楼市限购限售政策引人关注,当前省会城市房价变化情况如何?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2月70个大中城
近日,达美乐披萨的中国独家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达势股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近年来,达美乐在中国市场飞速
4月7日,北向资金交全天小幅净卖出6 0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6 38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2 47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宁德时代、万科A、平安银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