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3D生物打印技术,能打印出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以研究这些细胞之间的通讯。
了解植物细胞如何相互沟通及其与环境沟通,是了解植物细胞功能的关键,有助于开发更好的作物品种,并为他们创造出最佳的生长环境。这项研究还表明,3D生物打印技术可用于研究作物细胞的再生。
研究人员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大豆的细胞进行了生物打印。他们使用的是“生物墨水”,也就是活的植物细胞。所用的3D打印机上装有紫外线过滤器以保持环境无菌,还有多个打印头,能同时打印不同的“生物墨水”。
“生物墨水”中含有没有细胞壁或原生质体的活植物细胞、营养素、生长激素和一种名为琼脂糖的增稠剂,一起被打印出来。琼脂糖是一种以海藻为基础的化合物,有助于保持细胞强度并作为支架,类似于在建筑物墙上支撑砖块的砂浆。
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3D生物打印细胞是活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裂形成微骨痂,或小的细胞集落。在对细胞进行手动移液后,细胞的活力没有下降。
研究人员还分别对单种细胞进行了生物打印,以测试它们能否再生、分裂和繁殖。结果表明,拟南芥的根和茎细胞需要不同的营养和支架组合才能获得最佳的生存能力。
同时,超过40%的大豆胚胎细胞在生物打印两周后仍然存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裂形成微愈伤组织。
最后,该团队研究了生物打印细胞的特性。拟南芥的根细胞和胚性大豆细胞具有高增殖率,但缺乏固定特性。也就是说,生物打印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就像动物或人类的干细胞一样,可变成不同的细胞类型。
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学教授罗斯·索扎尼说:“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显示了使用3D生物打印来识别在受控环境中支持植物细胞存活和交流所需的最佳化合物的强大潜力。”(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佳欣)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3D生物打印技术,能打印出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以研究这些细胞之间的通讯。了解
《细胞发现》杂志13日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展示的一种全新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的方法,突
将传统或量子计算速度最大化的关键在于了解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据一项发表在12日《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德国雷根斯堡大学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3D生物打印技术,能打印出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以研究这些细胞之间的通讯。了解
《细胞发现》杂志13日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展示的一种全新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的方法,突
将传统或量子计算速度最大化的关键在于了解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据一项发表在12日《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德国雷根斯堡大学
英国《自然》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干细胞来源的类脑组织能与新生大鼠的大脑整合,还会影响其行为。研究结果或能提高人们构建人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德国天体物理学家称,他们通过分析盖亚探测器提供的数据,或许发现了银河系的古老心脏——银河系内所有恒星和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樟树创新团队获悉,该团队研究论文通过染色体水平樟树基因组组装和重测序,提供樟树系统发育、萜类和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 二次光电离(DESI PI)质谱成像平台结合多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0月13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该星将有力提升我
太阳能高效利用是洁净能源研究的科学圣杯。10月12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的重要进展。通过综合集成多种可在时空尺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