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简称“集聚区”)申报也于今年2月启动,集聚区的规模和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目前,首批集聚区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业态集聚度高、公共服务完善,在激活文旅消费方面,已经逐渐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模式和机制,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维度激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拉动效果显著。
创新业态场景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首批集聚区通过跨界耦合、场景交互,打造了多元丰富的夜景文旅消费矩阵,通过“特色文化+现代科技”打造夜游场景、“潮流文化+时尚文化”创新夜娱场景、“景观特色+文化记忆”打造夜演场景、传承创新历史记忆打造夜市场景、集聚特色美食品牌打造夜宴场景,形成了“夜游、夜演、夜娱、夜购、夜市、夜宴、夜读、夜宿”等多业态融合的夜间消费场景,满足了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品质化、新潮化、体验化的消费需求。例如,四川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区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打造了“夜游锦江”项目,利用数字光影技术在建筑立面、堤岸、跌水景观呈现多维空间场景秀,以“主题集市+蜀都韵味+水岸生活”的方式,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儿的生活美学地图。目前已设置4条特色游线,通航里程增加至7.8公里,游客不仅能体验“船在锦江中,万户入画图”的璀璨夜景,还能欣赏到合江亭、安顺廊桥、望江楼和锦水迎晖特色美景。同时,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区还推出了“四潮”文旅消费专线,街区聚集潮玩店150余家、茶咖酒肆200余家和街头艺演等文旅业态,推动科技赋能,持续营造地景打卡、VR体验、光影演绎、影院剧场、裸眼3D等时尚消费场景,打造“锦官不夜城”。
梳理特色文化 举办主题活动
首批集聚区注重对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进行创意开发,通过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风国潮文化体验;活化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活化非遗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非遗手作体验,全方位激发文化元素在集聚区场景的塑造及应用,使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特色文化风情。例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万达小镇引入了丹寨8项国家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容融入小镇演艺、餐饮、住宿、零售等业态中。
为充分调动社会多方力量,首批集聚区还打造异彩纷呈的主题文化活动和消费惠民活动,通过培育品牌文化活动、举办特色艺术节展、举办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式,活跃夜间消费氛围,引领新消费趋势,集聚夜间消费人气。例如,北京市朝阳区798、751艺术街区举办了特色艺术展、夜游美术馆、青少年戏剧节、艺术海报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动夜间消费人气不断攀升。
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增强智能交互体验
陕西西安市曲江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持续创新开发“不倒翁小姐姐”“奋斗在路上”等系列网红IP,带动街区旅游接待人数跨越式增长;浙江杭州宋城景区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和舞台机械打造的“宋城千古情”重要IP品牌,重新演绎经典故事,成为杭州夜间文化地标……首批集聚区创新文化内涵与体验形式,打造旅游演艺、文创等IP,在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的同时,打造兼备本土特色与国际潮流、文旅体验与城市休闲共融的夜间文旅消费品牌。
在不断打造IP,提升知名度的同时,集聚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传统文化、现代美学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全息投影、裸眼3D技术等现代科技相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夜游场景表达、运用光影技术打造夜秀等产品、运用基于位置服务相关技术提升夜游体验,创新消费体验项目和空间场景,增强了沉浸式交互体验和情感共鸣。
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区大量运用数字技术,精细植入工业美学、科技美学和生态美学元素,促进“数字文化+硬核科技+未来街区”巧妙融合,形成潮流酷炫、未来感十足的市井夜游场景表达。携手视听平台联合出品”美好生活·云听锦江“电台,打造线上文旅推广平台,引导听众线下体验消费,自2022年元旦上线以来,《云听锦江》栏目播放量突破1000万,仅春节期间就推动文旅消费过亿元。
鼓励延时开放 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首批集聚区注重通过鼓励文旅消费场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延长营业时间,拓展全时文旅消费空间,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以此提升夜间文旅服务效能。
比如,江苏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科举博物馆、南京老字号博物馆、王导谢安纪念馆等文博场馆夜间延时开放,引领南京市博物馆夜游热潮;重庆观音桥文旅休闲区整合人流车流、智慧城管、智能路灯、智能公厕等大数据展示,建成“云上观音桥”智慧系统。此外,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已经成为响亮的四川名片和超级IP,成都市锦江区正在扎实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游客体验度。
总体来看,夜间文旅消费承载着人们感知多元文化和体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是激活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形态。未来业界通过创新探索,将进一步推动各类主体加强交流促进,创造适合自身的夜间文旅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宋洋洋)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个个中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
近两年,从《唐宫夜宴》到《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收获无数好评,而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推出的《清明奇妙游》
首部退役军人题材话剧《兵心》由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出品,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承办、创排。今年春节期间,该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个个中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4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2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交办会, 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国务院有关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局部地区的反复,2022年国内文旅行业挑战依然艰巨。为全力缓解当下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出台相关纾困
充满历史韵味的木结构房屋和商店,到处挂满红灯笼和古朴的招牌,游客在这里既能够触摸到历史,又能够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致。有媒体如此评论
西安市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经济中心,更是西部的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希望西安图书馆能够购买中文期刊数据库、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