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意义方面凝聚起明确的共识,认识到其日益成为关系到产业经济安全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
虽然拔尖创新人才必然是社会中的极少数,可能还不到适龄人口的万分之一,但他们的才智创新贡献使全社会受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以天赋和才能为前提的教育,其出发点在于承认自然禀赋的差异。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有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专门举措,只是各国政府在支持力度、稳定持续性以及培养效果方面有所不同。
根据4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将中国特色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初步概括为以下五项特征:一是在较大基数的高难度学科类才智选拔基础上,针对少数脱颖而出者开展专门培养。培养条件由国家和大学统筹配置,通常是师资优秀、经费充实、专业定向、训练强度很高的教育资源。二是天赋需要萌发生长的自由空间。教育的使命在于连接自然与社会,所以此类教育过程的难点在于使入围学生的个人天赋与兴趣能落实在国家社会急需的特定学科领域,并形成自觉而稳定的学术志趣。三是由于此类项目通过精心选拔,聚集了才智水平相近的一批学生进入同一领域深造。他们之间容易构成激烈竞争,也有条件形成精英共同体,其氛围取决于项目长期沉淀的内部文化,更有赖于榜样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格魅力。四是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意识到志趣无法匹配,或者能力难以应对学业挑战,通常要有一定的退出机制。五是此类教育项目的现实目标并非人人“拔尖”,而是在培养的多数人才中进一步选拔出能够成为本领域的骨干力量,并期待其中有人能作出杰出贡献。可见,此类教育是特殊的高水平教育,不能与优质的普通教育相混淆。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看似仅涉及一流大学里的少部分师生,但不能忽视教育的系统性及其影响的全局性。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升学机会空前地变大,学业竞争大众化的社会正在急速地形成。问题在于,竞争基数扩大,并不一定构成更好的选拔效果。因为大众化的教育系统裹挟着绝大多数人不得不参与学业竞争。为了兼顾所有参与者,考试命题与选拔的标准也变得大众化。当考试很难分辨出真正的天赋和过度准备努力之间的区别时,其选拔性就削弱了,其竞争性则因参与者众多而有增无减。当天赋才能不得不运用于大众化的学业竞争,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自我发展就失去了空间,这就造成了大众化教育对天赋的系统性“忽视”。因此,我们要警惕教育系统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形成并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的“强竞争、弱选拔”态势。
在我国已经实现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超大规模的教育系统内部需要足够的复杂性来保持活力,过度竞争的问题需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新阶段,做出更好的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否则不仅会遏制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到所有人。当务之急在于,要创设积极有力、科学多元的选拔机制,为不同教育路径构建适当竞争的边界,将人才逐步脱颖而出的过程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贯穿到全学段之中。
(作者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虽然普遍具备较高学历,大多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但由于他们才出学校门,转身又进了另一个校门,普遍存
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推动耕地质量提升,拓展食物科技创新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日出台政策,用四大科技举措着力解决农
湖南省汉寿县汉寿一中被评为常德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汉寿二中获得全国青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工程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芙蓉学校则高标
我曾非常苦恼于如何让专业能力更上一层楼。教师培训的内容很好,但不知道该如何去落地。华南师范大学力推的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校本教师专业
独立学院转设和转设后健康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面对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依法理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重大专项,既需要持续推动,也需要规避项目建设容易形成的固化现象,促进创新。学科是对知识的分类,代表着科技发展与人类
从古代诗词中的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谈到嫦娥5号飞天,再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平衡……日前,扬州大学化工学院沈明教授的物理化学课程火
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四学生叶万恒是同学眼中的全能闪光少女。不久前,她正式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