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健康 >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开放性、多中心的I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地肿瘤学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年度盛宴之一。ASCO不仅关注癌症患者,还致力于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积极定义肿瘤标准临床护理实践,影响肿瘤治疗规范。

5月29日到5月31日,2020年ASCO年会正式拉开帷幕。令人振奋的是,中国自主创新药物安罗替尼在八大领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软组织肉瘤与骨肉瘤、甲状腺癌、肝细胞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宫颈癌领域]开疆扩土,喜获“大丰收”,共计有18项研究入选ASCO 2020,在世界顶级学术舞台一展中国原研药之风采,同时为癌症患者点燃了生命之光。

在本次会议上,有1项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大会消化组。此项研究为开放性、多中心的I/II期研究,旨在探究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开放性、多中心的I/II期研究

入选形式:收录

第一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博

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黄镜

晚期结直肠癌(CRC)的治疗方案选择有限,且二线治疗效果仍待改善。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抑制剂,主要靶点为VEGFR1/2/3。伊立替康是结直肠癌领域的常用化疗药物。本项研究为开放性、多中心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CR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一线治疗以后疾病进展,且未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CRC患者。在3+3剂量递增(1期)阶段,患者接受安罗替尼(8 mg、10 mg、12 mg口服,用药2周停1周,3周为1周期)联合伊立替康(180 mg/m2,iv,每2周治疗1次)治疗,以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2期推荐剂量(RP2D)。在扩展阶段(2期),患者接受安罗替尼(RP2D剂量)联合伊立替康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MTD和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疾病控制率(DCR)。

研究结果: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共纳入31例来自2个研究中心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7.43~15.24]。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耐受性良好,1期试验中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未获得MTD,因此RP2D确定为12 mg。28例患者可进行疗效分析,8例患者的最佳疗效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R),其中6例已确证,2例未确证,最佳疗效评估为SD的有20例,因此ORR为21.4%(95%CI为8.3%~41.0%),DCR为100%(95%CI为87.7%~100%)。生存时间方面,中位PFS和OS分别为6.97个月[95%CI为3.71~11.20]和13.87个月(95%CI为11.47~NR)。所有31例患者均纳入安全性分析,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5%)为腹泻(16.1%)、中性粒细胞减少(12.9%)、疲乏(6.5%)和高血压(6.5%)。4级AEs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6.5%)和血小板减少(3.2%),无治疗相关的死亡。

研究结论: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3545711。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开放性、多中心的I

关于安罗替尼:

作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能够强效抑制VEGFR、PDGFR、FGFR及c-Kit等多个血管生成相关激酶及肿瘤生长相关激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自问世至今,安罗替尼在肺癌、软组织肉瘤、肾细胞癌和食管鳞癌等多个瘤种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个瘤种的临床研究多次问鼎ASCO、WCLC、ESMO、ASCO-GI等国际权威会议,已发表口头报告、壁报展示及SCI文章多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ALTER0303临床研究更是问鼎世界顶级杂志JAMA Oncology。

编辑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 可颂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366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