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金顶银墙秀丽的山乡……”走进陕西省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的“慈善幸福家园”,嘹亮的歌声就这样飘过来,指挥大家练歌的是今年74岁的高书友。今年初,明珠社区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基地,连接集镇的广场、公园及医疗、文化服务机构,建起了“慈善幸福家园”。高书友把歌舞队的作词、作曲、配器、伴奏、领唱和编导等人员组织起来,大家伙的文化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艺养天年”文化养老服务实践是安康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业、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策划打造的一项“文化养老”服务品牌,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重要举措,主要利用县(区)中心敬老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设施、设备,以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社会养老机构为依托,由安康市文旅广电局、民政局等牵头,文图两馆联合社会力量全面实施,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把快乐和幸福汇聚老人们的心田。
文化服务民生
“艺养天年”覆盖全市、推广全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在陕西,60岁以上人口超过700万。在安康,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全市60岁以上人口52.31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20.98%。60岁及以上的比重与2010年“六普”相比,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占比上升5.97个百分点。安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44个、1.62个百分点。
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难点之一,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老年人对精神生活和养老层级的追求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逐渐与文化、旅游、科技、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诞生了文化养老、旅游养老、智慧养老、生态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
“自2019年4月起,我们在每个县(区)各选择1个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先行试点,2020年7月在全市养老机构全面铺开。”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艺养天年”安康实践以艺术普及、非遗传承、文化欣赏为基本内容,以培训、演出、展览、讲座、比赛为基本方式,广泛搭建老年人文化展示活动平台,积极探索出了老年人享受文化服务、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文化成果的路径和方法,开创了“文化养老”的安康样板。
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是国家对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文化养老”则是新时代养老观念、养老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
为积极探索“文化养老”安康模式,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市民政局、市老干局于2020年出台了《安康市“艺养天年”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安康全市所有敬老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齐全,面向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本建立,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基本满足,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成果显著,文化养老安康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广。作为创新案例,“艺养天年”文化养老服务的安康实践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推广。
紧贴爱好和特色
打造老年人自己的服务品牌
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老年人基本文化需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法定要求。要形成“文化养老”的长效性、深入性,需要依据受众及当地的实际,以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老年人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旬阳市中心敬老院供养五保老人150余人,工作人员在摸清人员底子的基础上,根据爱好,组建了健身舞蹈小组、器乐表演小组、腰鼓队、棋牌小组、民歌演唱小组、阅读故事汇六个兴趣小组;小河镇小河社区老年人口500余人,其中互助幸福院共托养五保人口7人,托管退休干部21人,成立了老年舞蹈小组、书画小组、鼓乐小组、腰鼓队、棋牌小组、读书会等6个兴趣小组……
同时,旬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旬阳民歌、道情皮影、旬阳花鼓、民间打击乐、传统刺绣等都是老年人熟知和喜爱的项目。旬阳市文化馆根据各个兴趣小组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艺术培训内容,安排业务骨干联点包抓,定期送培训、送展演到公共养老机构,每年组织举办“艺养天年”文艺专场活动。例如城关镇老城社区的“汉调二黄”“巧手坊”“红歌会”;中心敬老院的旬阳花鼓、民间打击乐;小河镇小河社区的腰鼓队、民乐演奏、书画等,都成为“艺养天年”的特色和亮点。
“安康各地围绕文艺创作、艺术培训、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体育健身、棋牌游艺等基本文化养老内容,结合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实际及当地特色文化、民间艺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安康市文旅广电局公共服务科科长陈启安表示,“我们以‘送’和‘种’结合,以‘种’为主的方式,着力培育老年群体文化自我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老年群体文化服务品牌。”
携手共建
用文化充实生活、凝聚力量
退休工人宋德新在明珠社区“慈善幸福家园”里感受到了“老有所乐”。他年轻时就喜欢吹拉弹唱,现在带动大家一起玩乐器,不仅成了正经事儿,还被称为能人。他的同伴宋成仙说:“身为农民,六七十岁了也不好意思退休。现在到这儿来参加歌舞队活动,自己尽兴,家人支持,社会公认,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在这里享受“艺养天年”的还有3支广场舞队伍,每天傍晚活动于社区广场、镇政府广场。以吕发桂大妈为首的一支队伍,既拍交互视频,又唱歌跳舞,在一个名叫“白杨树”的小广场上独立活动,每天都是两3个小时。年过六旬的伍先民大妈,唱歌、跳舞、玩交互视频,快乐得成了当地的“文化名人”。
安康市慈善协会会长崔光华表示,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目前在全省实施,将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特别是投身于广大乡村地区,这对巩固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康要以“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为抓手,推动慈善事业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服务机构、对公众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军表示,安康充分利用市、县区老年大学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组织老年大学学员成立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志愿组织,深入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将老年大学开展的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补助。
在安康汉滨区、汉阴县、白河县、宁陕县等地,除当地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社火展演、国标舞培训、老年人春游踏青等活动外,各地的老年协会、各类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及慈善组织也投身其中,积极举办以艺术培训、健身舞蹈、琴棋书画、读书看报等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养老活动,形成了“文化养老+志愿服务”运行模式。(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
民主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金顶银墙秀丽的山乡……走进陕西省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的慈善幸福家园,嘹亮的歌声就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 8公里。这条城市轴线上既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
近两年,从《唐宫夜宴》到《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收获无数好评,而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推出的《清明奇妙游》
首部退役军人题材话剧《兵心》由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出品,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承办、创排。今年春节期间,该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个个中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4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2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交办会, 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国务院有关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局部地区的反复,2022年国内文旅行业挑战依然艰巨。为全力缓解当下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出台相关纾困
充满历史韵味的木结构房屋和商店,到处挂满红灯笼和古朴的招牌,游客在这里既能够触摸到历史,又能够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致。有媒体如此评论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