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合川橘饼制作技艺”“川剧脸谱艺术”等7个项目入选,内容涉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两大类。
合川已有2300多年历史,三江汇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历史遗存俯首可拾,名人典故不胜枚举,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众多千姿百态、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合川区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做好非遗资源的挖掘,开展非遗普查,借助当地特有的非遗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培根铸魂,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氛围日渐浓厚。
挖掘普查 培根强基
近年来,合川区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扎实开展非遗普查工作,非遗项目名录的数量逐年递增。合川区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分门别类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普查工作有成效。合川区文旅工作者深入一线加强实地调研,一批具有明显地域标志性的非遗项目被挖掘出来。截至目前,合川区已开展7次非遗普查,摸排非遗线索1000余条,收集整理70余项非遗项目图片1000余张、视频资料100余个,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8个类别。
合川区曾有“戏窝子”之称,合川区川剧脸谱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川剧脸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发展堪忧。合川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合川区非遗中心坚持“濒危非遗资源优先挖掘”的普查原则,组织专家、学者对区艺术团、区文化馆等有关单位详细了解,重点对合川区川剧表演艺术家进行走访、调研,从历史渊源、表现形态、重要价值等方面,深入掌握川剧脸谱艺术的发展规律。目前,年过80岁的合川区川剧脸谱表演艺人龚思全仍在坚持创作。
据了解,合川区现有“合川桃片制作技艺”“双槐善书”等重庆市级非遗项目18个,“合川宽粉传统制作技艺”“狮舞”等合川区级非遗项目70个;余晓华、夏国权等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20名,邱永江、向庆等合川区级非遗传承人57名。成功创建非遗各类基地13所,戏曲特色学校1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学校1所。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易宗成说:“自2020年开始,我已陆续收徒10多人,合川峡砚是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应当坚守初心。”
融入教育 寻根铸魂
合川区自2015年以来以保护和传承非遗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积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文化素养培育,增强学生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开启优秀传统文化的“寻根”“铸魂”之旅。
合川区川剧名家李良明利用合川区学昌门小学课间操指导的戏曲操表演,将川剧表演动作由繁化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间展示活动。同时,学校将川剧艺术作为选修课程,邀请川剧非遗传承人到校进行授课,编排川剧校本课程,打造川剧特色校园,弘扬川剧文化。“我们立足于传统文化,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一批后继人才,加强保护与传承。”学昌门小学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合川区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学校连续两年参加重庆市戏曲小梅花奖均有收获。”
合川区二郎中学位于合川区西北部的二郎镇,将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跷引进校园,成立“校园高跷队”,开设“非遗高跷”特色课堂,挖掘高跷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今,二郎中学的学生不仅会绑高跷、踩高跷,还会进行高跷舞蹈、高跷打糍粑等表演形式,丰富了校园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郎镇因为高跷被重庆市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郎高跷已成为川渝两地闻名的一张文化名片。”二郎镇文体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二郎高跷坝坝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休闲活动。”
重庆移通学院是重庆市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学校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立了首个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先后聘请合川区20余名市级非遗传承人作为客座讲师,开设峡砚、刺绣等非遗课堂,出版《匠人匠心重庆市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录》等非遗专著4部,拉近了大学生与非遗的距离,感受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多渠道传播 营造浓厚保护氛围
近年来,合川区以“非遗+”为手段,通过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镇街的形式,广泛发动社会参与,既拓宽了非遗保护的广度,又提升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温度。
合川区文峰古街位于涪江与嘉陵江旁,“文峰塔”“盐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其间,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合川峡砚”“合川桃片”“糖画制作技艺”等10余项非遗项目的入驻,为景区增加了文化底蕴,助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瞧,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咋变成可爱的糖墩墩、泥墩墩、面墩墩了!”今年2月,在文峰古街开展的“非遗过大年 欢乐闹元宵”云展播活动,精彩的文艺表演融入非遗元素、主播直播带货、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吸粉无数。“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跟随时代步伐,用技艺助力冬奥!”糖画制作艺人徐利说。
同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直播视频家乡年”“非遗进基层巡展”等活动的开展,也广泛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参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探索身边非遗 收获文化滋养”为主题的首届“身边非遗我来讲”比赛活动即将举办。负责此次活动的张老师表示:“合川非遗资源丰富,我们将发挥高校的优势,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参与进来,共同为合川的非遗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合川区非遗中心与重庆移通学院共同开展“记者·记着”文化周主题活动之“遇见·非遗”主题摄影展,吸引了200多名大学生参与,共收集图片1000余张,评选优秀作品30余幅,线上与线下的图片展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学生吴佳英说:“学校开展的非遗活动我每次都要参与,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罗丽旻表示,下一步,合川区非遗保护工作将继续深挖非遗内涵,创新传承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让具有合川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讲好合川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彰显独特的合川魅力。(侯文斌)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
民主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金顶银墙秀丽的山乡……走进陕西省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的慈善幸福家园,嘹亮的歌声就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 8公里。这条城市轴线上既
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转化发展矛盾、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了第一批120家国家
近两年,从《唐宫夜宴》到《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收获无数好评,而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推出的《清明奇妙游》
首部退役军人题材话剧《兵心》由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出品,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承办、创排。今年春节期间,该剧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个个中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4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2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交办会, 贯彻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国务院有关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局部地区的反复,2022年国内文旅行业挑战依然艰巨。为全力缓解当下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出台相关纾困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