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末清初的中日瓷器贸易竞争看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2022-04-26 11:30: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明末清初,对于中国陶瓷而言,是对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里,日本最早的瓷器——肥前瓷器创烧成功,为争夺瓷器贸易在东南亚和欧洲的国际市场,中日两国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两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此消彼长,很多经验或教训值得借鉴和反思。

明末清初的

中日瓷器贸易竞争

明末清初,中日两国都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国际市场出口瓷器,中国瓷器贸易异常繁荣,仅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向欧洲出口瓷器数百万件,还专门面向日本出口“古染付”和“祥瑞”等定制瓷器。

日本瓷器出口始于17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出口,拉开了中日两国瓷器贸易竞争的序幕。由于明清更替之乱、清军与南明之战、三藩之乱等的影响,致使中国陶瓷产业陷入萧条,外销瓷产量骤减,加之清初颁布的禁海令、“迁界令”等海禁政策,也大大限制了瓷器的出口。与此同时,日本从中国引进了模制成形、乳钉支烧、彩瓷制作等先进的中国制瓷技术,使得日本制瓷技术得到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让日本仿制中国瓷器以填补中国外销瓷骤减带来的市场空缺,于是日本瓷器作为中国瓷器的替代品,在国际市场上侵占了大量原属于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步占据了优势地位。

17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趋于稳定,加之海禁政策的取消,瓷器生产得以恢复,以景德镇民窑为代表的中国瓷器迅速夺回东南亚市场,并通过了解欧洲人的审美趣味,以及在日本瓷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等方法在欧洲市场与日本瓷器展开角逐。同时,日本瓷器的价格过高、质量下滑等弊端开始浮现出来。至18世纪50年代,中国瓷器出口进入鼎盛时期,最终于18世纪80年代力压日本瓷器,占据国际市场。

日本在最初占尽优势的条件下,却在竞争中败给中国,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除了制瓷原料、制瓷技术的限制导致产品质量不好、产能不足等客观因素外,两国一些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也是瓷器竞争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瓷器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由于社会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经济交易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信用基础之上的。因此,诚信就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反对通过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不义之财,要求人们所卖商品不得造假、公买卖,形成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观。因当时尚未制定约束,只能通过行业规范等促使人们践行诚信,以晋商票号制度为例,商户将金银货交给票号,换取汇票进行汇兑流通,其中蕴含着双重诚信要求,既要求票号要对客户诚信,按协议向客户兑现承诺,也要求票号内部员工要对东家诚信,使东家、员工与普通客户都成为诚信机制的重要一环,此种诚信机制的确立使得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在瓷器贸易中,因中国恪守诚信,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反观当时的日本,则在瓷器贸易中出现了各种失信行为,如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急于购买后,日本瓷器商人开始变得傲慢并哄抬价格、瓷器数量不够,为蒙混过关而故意延迟交货,让对方没有时间验货等,引起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极大不满,甚至出口残次品,使得日本瓷器在欧洲市场的信誉一落千丈。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和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创造和创造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当变则变、常在常新等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热衷于创新的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周易》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奠定了中国人崇尚创新的思想基础。《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则是强调不仅要勇于创新,而且要持续创新,足见中国人的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创新精神,一方面表现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一直力主变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使中华文明屡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包容和合,兼容并蓄。创新往往需要不同的思想、不同文化的交流,需要在古今中外不同文明的基础上进行超越。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造就了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的盛况。汉代以后,佛教文化传入并与儒教、道教不断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儒释道基本思想文化格局。明末清初,随着中日瓷器贸易竞争的深化,中国曾一度对日本瓷器进行研究和仿制,但并非一味照搬,而是在日本瓷器的器型和纹饰上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很好地诠释了我国兼容并蓄的创新传统,也正是中国陶工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瓷器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纹饰上都超越了日本。

工匠精神是我国古代工匠群体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中国古代工匠素有“尚巧”的精神和“求精”的工作态度。在手工业时期,工匠运用自己精湛的技艺谋生,一位工匠就可以包揽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销售和服务等全部生产过程。同时,对自身的职业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不断探索中逐渐使自己的作品臻于至善。《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巧”意味着技艺高超、经验丰富,并非工匠对产品外形和技艺的粗浅模仿,而是在掌握代代相传的技艺之后,运用自身创造构思进行的创作。

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分工也十分精细,素有“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之说。既要有对上手工序劳动成果的充分尊重,也要有对下手工序充分的责任意识,要求做好本职工序操作,不留缺陷。许多工匠从少年学徒开始,穷其一生专事一项,使得每一位工匠都能做到精益求精,表现出精湛的技艺,从而使中国瓷器的精美享誉世界。日本瓷器的纹饰绘画水虽然也不错,但与中国相比,在细节处理、表现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势必导致日本瓷器在优胜劣汰的贸易竞争中败北。

中日瓷器产业

竞争带来的启示

在中日这场瓷器贸易竞争中,中国的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文化传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软实力作用。当前,应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诚信体系,使诚信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软实力作用可以继续发挥。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应该继续深入挖掘,使其在现代产业竞争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工匠精神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精神源泉,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已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仍需深刻把握传统工匠精神,努力探索、传承和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工匠精神,并促进社会各行各业认真践行,使我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得以创造辉煌文明的法宝,也必将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作者刘金宝系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由2020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的陶瓷文化交流研究——以17世纪至18世纪中日陶瓷文化交流为例》(20LS09)资助】

标签: 从明末清初 中日瓷器贸易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软实力

相关阅读

从明末清初的中日瓷器贸易竞争看中国传统文

文化

明末清初,对于中国陶瓷而言,是对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里,日本最早的瓷器——肥前瓷器创烧成功,为争夺瓷器贸易在东南亚

2022-04-26

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大文章 激发

文化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提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2022-04-26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用生命践行

文化

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指战员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

2022-04-26

民族歌剧《运河谣》: “一条运河”唱十载

文化

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

2022-04-26

音乐会《长城》: 穿越古今 奏出时代交响

文化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长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图腾。围绕长城,

2022-04-26

从明末清初的中日瓷器贸易竞争看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文化

明末清初,对于中国陶瓷而言,是对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里,日本最早的瓷器——肥前瓷器创烧成功,为争夺瓷器贸易在东南亚

2022-04-26

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大文章 激发文化服务内生动力

文化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提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2022-04-26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用生命践行理想信仰

文化

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指战员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

2022-04-26

民族歌剧《运河谣》: “一条运河”唱十载

文化

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

2022-04-26

音乐会《长城》: 穿越古今 奏出时代交响

文化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长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图腾。围绕长城,

2022-04-26

重庆:书香南岸文化强区 让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文化

人间最美四月天,读书不觉春已深。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全民阅读作为书香南岸的重要内容,让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2022-04-26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19种获奖图书和51种推荐图书

文化

4月23日,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书籍,春风,还有你——国家图书馆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暨第十七届文津

2022-04-26

国家文物局公布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相关事宜

文化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公布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相关事宜,进一步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

2022-04-26

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文化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志愿服务条例》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

2022-04-26

“旅游业7条”第五条: 政策与市场结合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化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2022-04-26

遇见旗袍是于万千人群中的惊鸿一瞥 沿途洒满了爱的芬芳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北京市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 周五预售部分场次已满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第46届武汉渡江节因长江水位过高取消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非遗”普及受众最看重“动手”参观大师工作室非常享受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丰富市民夜间文旅活动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重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康佳集团去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为3.22亿元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康佳集团实现全年营收491 0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 05亿元,同比增长89 5

伟禄集团连续6年增长 去年营收同比增长37.5%

深港通标的之一的深圳企业伟禄集团近日公布2021年业绩。财报数据显示,伟禄集团全年营业收入11 95亿港元,同比增长37 5%,连续6年稳步增长;

龙头企业去年净利倍增 整个行业营收规模有望创造历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龙头TCL科技、京东方分别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两家企业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29 3%、412 86%,实现超过百亿

深圳国企全力为市民 守好“菜篮子”“米袋子”保障量足价稳

疫情防控形势下,民生物资供应是否充足成为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连日来,深农集团、深粮控股等企业,充分发挥国企担当,全力为深圳市民

去年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 政策持续加码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

中小企业是稳定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党中央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长期战略。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规上中小企业收入利润同

工银瑞信累计创造投资回报4707亿元 夯实投研能力建设

公募基金行业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首要社会责任就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作为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