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发布会。修订中,对艺术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将舞蹈、戏剧、影视纳入艺术课程,并发布了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艺术学科在基于培养时代新人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在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上进行了调整。
在我国的传统中礼乐内容从来没有脱离过教育的视野,《周礼》中就有通过舞蹈进行教育的内容。到如今的义务教育阶段,舞蹈在美育教育中发挥着“以艺育人、以舞化人”的作用。
义务阶段的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向善、尚美,富于想象,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艺术鉴赏、表现能力。在义务教育美育的范畴中,舞蹈艺术不应只是单纯的“人体动作复制”,而是由身体到思想,由思想到心灵,是身心合一的显现。在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舞蹈教学任务内容中提及1-2年级通过观察、模仿来了解身体部位,塑造健康体态。3-7年级体认舞蹈对客观世界的再现,感受舞蹈对主观世界的关怀。8-9年级以欣赏引导审美感知,以体验推动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在独立或合作舞蹈表现中积极表演,在舞蹈改编或创编实践活动中积极思考,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舞蹈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将其视为单一的对人体机能的训练,而是综合多重文化内容的完整浸润。舞蹈是身体文化的呈现,当我们认同“身体”作为舞蹈认知“起点”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舞蹈的美育教育的重点将会从注重身体机能的提高,到注重身心合一舞蹈观的立体浸润。这使得舞蹈教育变得丰满,不再扁平化,是一种“多面晶体”式的教育。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身”与“心”共筑的同时还要鉴别其是否内属于中国文化、审美的维度之中。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取其时代文化的精华内容,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理解其中包含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在新课标的良好导向下,舞蹈需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放大其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适配程度,多面向地直接作用于“身”与“心”,完成艺术启发人心、开启心智的美育作用。(史 博)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已成为业界关注热点。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利用的更加重视,古籍越来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对一场精心准备的交响音乐会来说,临阵更换指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既对救场指挥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底蕴提出了极高要求,也考验着乐队成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已成为业界关注热点。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利用的更加重视,古籍越来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出游期间要时刻牢记疫情防控,用安全文明点亮旅程。一、做好健康防护。 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
近日,为贯彻落实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要求,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各地文化和旅
明末清初,对于中国陶瓷而言,是对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里,日本最早的瓷器——肥前瓷器创烧成功,为争夺瓷器贸易在东南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提出,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指战员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
一条运河唱十载,以河为引现情韵。4月14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在首演10周年之际,再度回归舞台,启幕国家大剧院歌剧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