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由辽宁省文体旅集团与BOE(京东方)艺云科技联合打造,场馆坐拥沈阳故宫北门优良地理位置。除醉·辽宁室内项目外,还开设醉梦亭户外平行视觉裸眼3D沉浸式舞台,自开馆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探秘。
4月2日,《醉·辽宁——辽宁名品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正在沈阳举办。韩宏 摄
依托AI互动、体感互动、面部识别等场景解决方案,醉·辽宁数字艺术中心全方位沉浸展示“辽宁文化+辽宁名品+数字科技+文体旅融合研学”“辽宁文化名品+数字科技+文体旅融合研学”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辽宁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产业实力,更以“屏之物联”战略为支点,为东北文化振兴注入科技动能,打造“数字文旅+”生态的标杆范本。
作为文旅新地标,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以“醉眼、醉心、醉味”为核心主题,深度融合显示科技与文化场景,创新应用OLED透明触控屏、柔性LED曲面巨幕、极窄拼缝液晶显示拼接屏等前沿技术,结合纹样AI生成、动态捕捉等互动系统,打破时空界限,让观众在虚实交融中感受辽宁文明的千年脉络。
首展《醉·辽宁——辽宁名品沉浸式数字艺术展》通过“绵长文脉”“多彩辽宁”“数智未来”三大篇章、十一大展区,以数字叙事重构文化体验,带领观众从红山文明、辽瓷瑰宝,走向大国重器的科技荣光。
“礼出红山”展区以柔性LED巨幕打造环形沉浸空间,结合类纸触控画屏再现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图腾信仰;“地质遗迹”展区通过数字影片与互动体验,展现辽宁作为地球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的别样风采。
在“陶瓷文明”展区,通过拼图互动体验和《数字拉坯》,让观众亲手体验制瓷过程,了解独特辽瓷的兴衰与复兴;“纹绘青铜”展区借助OLED透明触摸显示屏与数字互动技术,解密何尊等青铜重器的纹样密码;“满绣华彩”展区则通过AI纹样互动,让观众化身非遗创作者,体验满绣的匠心传承。
“天辽地宁”展区以数字光影勾勒辽宁山川地理,岫岩玉、琥珀等辽宁矿产瑰宝,尽显辽宁独特的地质特性和文化价值。“墨上乾坤”展区汇聚辽砚、紫砂笔筒等文房雅器,辅以动态书法投影,诠释“笔墨生辉”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花泊观莲”是久负盛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在原址已无缘亲见,但在“胜景繁华”展区,通过融合投影技术和激光雷达,并融入东西方不同文化对荷花的独特诠释,“花泊观莲”盛景得以复现,营造出步步生莲的奇幻之旅。
标签:
记者2日从接力出版社获悉,大家一起做好书——图画书创作中的文化交融与艺术交融日前在意大利的第62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举办。活动现
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携手编写的《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下称蓝皮书)2日在宁夏石嘴山发布。蓝皮书
记者2日走进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探访这一东北首个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空间,感受科技解码文明释放数字文旅的想象力。醉·辽宁艺云数
记者2日从接力出版社获悉,大家一起做好书——图画书创作中的文化交融与艺术交融日前在意大利的第62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举办。活动现
4月2日,《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在宁夏石嘴山正式发布。蓝皮书全面梳理了2024年度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现状、趋势及影响,
4月2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联合电影频道、电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春天,相会电影院!2025清明、五一档电影片
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故事研究院携手编写的《2024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下称蓝皮书)2日在宁夏石嘴山发布。蓝皮书
从文化上来讲,我一直认为我是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2025年3月31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迎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16部交响乐谱手稿静静陈
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成为会场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AIGC对网络视听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风险地区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汉7·16渡江节组委会14日发布公告,由于长江武汉关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规定取消2020年第46届武汉7·16渡江节。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
过去一段时间,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陈家祠等工作现场,向身边那些带着好奇目光的人们讲解灰塑的种种技术细节: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区南门唐城夜市街区的璧山冷酒夜市开街。这是璧山区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载体、培育夜间经济活动品牌的举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