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聚焦“先锋引领健康行”目标要求
“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对于急性胸痛病人等急危重症患者来说。为此,威海市立医院聚焦“先锋引领健康行”目标要求,在急诊科建设了急诊心血管介入、急诊重症ICU、急诊创伤三大亚专科及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同时,完善相关诊治流程、优化资源利用,加大软硬件投入及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实现了“一站式”诊断、抢救。
优化流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无阻
近日,一位70岁患者被紧急送至威海市立医院急诊抢救室。来院时患者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提示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室内传导阻滞,病情危重,初步考虑病人为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源性休克。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主任郑艳杰紧急送病人至导管室开通血管。
在威海市立医院胸痛中心,类似的胸痛病人还有很多,为使患者都得到无缝隙、零延时的救治,市立医院胸痛中心要求无论是经救护车入院的还是自行来院的患者,医生检查后都可直达导管室进行抢救,切实体现了“生命至上”原则。
“一站式”服务 救治时间优于国际标准
为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市立医院持续优化胸痛中心,设立胸痛门诊。据了解,该门诊的设立可及时将高危胸痛患者快速诊断出来,给予“一站式”立体救治,而对于患有胸痛、胸闷的低危患者则在诊断后可予以规范治疗。
除此之外,市立医院还将导管室设置在了急诊抢救室内,将抢救室、复苏室、溶栓室、导管室进行一体化建设,搭建起了全包围式抢救平台。依靠这一平台,医院最短门-球时间已经缩短至15分钟,平均门-球时间约为60分钟,远远优于国际标准90分钟。
“我们将急救技术与急诊PCI相结合,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IABP、ECMO与急诊PCI联合救治,进一步提高了高危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郑艳杰表示,在一年的时间里,胸痛中心施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下开通血管,成功挽救患者生命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成功开通血管11例,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急诊科脑心同治平台的建设,还极大缩短了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了绕行急诊速度,对改善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市立医院胸痛中心还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积极建设早期呼叫,院前急救、快速转运、院内救治、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新型抢救急救模式,将急救战线快速前移至院前,促进了危急重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同时,引进血液灌流、有创及无创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主动脉球囊反搏等设备,打造成了急诊重症监护室,为危重患者的救治护航。
心怀患者 做好随访服务架起“连心桥”
“胸痛病人对随访一定要重视,它能够提高医生对出院患者病情的把控程度,随时掌握其病情。”郑艳杰说,在每次定期随访中,医生通过与患者交流,测定心率、血压,可对他们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了解,还可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目前,市立医院急诊科与医院的心理科、康复科一起成立了胸痛随访康复联合门诊。
为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对胸痛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救治,市立医院胸痛中心还帮助网络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胸痛单元建设,减少胸痛患者早期救治延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下一步,市立医院还将与基层胸痛单元就心电图传输、一键启动电话、远程会诊及转运机制、数据共享等内容开展合作。(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6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