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多久会得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需重点防治的慢性疾病。治疗糖尿病重在减轻靶器官损害,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后期死亡风险。
那么,糖尿病患者多久会得慢性并发症呢?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靶器官损害,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对肾脏的损害早期表现为尿蛋白排泄增加,增加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对视网膜的损害,早期主要表现为视力改变,重者可致盲;对神经的损害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可出现疼痛、麻木、烧灼感;对足部的影响不仅可出现神经损害,还可伴随血管损害,增加足部溃疡的发生风险,重者可引起截肢。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多器官、组织受累,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应合理降糖,同时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以早期治疗,避免靶器官损害持续加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后期生活质量。
多数朋友均比较关心,诊断为糖尿病以后多久会得并发症。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答案。部分患者诊断为糖尿病时,已经发生了靶器官损害,如心脑血管的内膜损害,肾脏损害等,但多数患者受损程度较轻,通常无显著症状,离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并发症相距甚远。
部分并发症可能在十年后才会出现显著症状,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常在十年以上病程的患者中出现明显临床表现症状。因此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明确,需定期完善相关检查,比如筛查糖尿病肾病,需定期完善尿常规与尿蛋白肌酐比、肾小球滤过率等;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完善眼底综合检查;筛查糖尿病足,需定期完善血管与神经检查等。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所谓的定期是多久呢?一般1-2年筛查一次,病变严重者如糖尿病视网膜增殖病变,重者需要3-6月筛查一次。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1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