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支医学中心口腔医院"儿童节口腔保健系列科普(4)
——战支医学中心口腔医院"儿童节"口腔保健系列科普(4)
陈淑慧 师天鹏 戴欣,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全军口腔疾病诊治中心
龋齿,俗称"蛀牙"、"虫牙",它是牙齿硬组织因细菌感染导致破坏的一类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给患儿不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是龋齿简直是防不胜防,那我们如何科学防护呢?
1.有效的口腔护理
牙齿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叫做"牙菌斑"的物质,它由细菌在牙齿表面定植、繁殖而形成的。细菌是引起龋齿的罪魁祸首,正常情况下口腔内有多种细菌,口腔健康维护状况良好时,能引起龋齿的细菌不能成为优势菌。去除口腔内致龋细菌就能从根本上预防龋齿,刷牙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可能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每次喂食之后都会用清水、纱布之类的东西擦拭口腔,并将这种"刷牙"方法延续到孩子自己独立刷牙之后,这种方法只能简单清洁口腔卫生,离真正意义上的刷牙还有差距。当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要开始真正的刷牙了,使用牙刷、牙线等工具彻底清洁牙面,去除牙齿表面的软垢和牙菌斑。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至关重要,孩子进食后务必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包括漱口、牙刷刷牙、牙线清洁牙缝,让孩子尽早习惯、喜欢上刷牙不仅有利于预防龋齿,还能培养孩子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夜奶习惯能大幅度降低清洁工作强度。
2.合理的饮食结果
牙菌斑内的细菌能利用我们进食的食物中的糖,代谢产生酸,进而酸蚀牙齿,最终形成蛀牙。因此,要控制蛀牙,减少糖的摄取,切断细菌利用糖的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少吃糖,是对孩子预防龋齿的忠告,但这个"糖"不仅限于糖果,还包括食品中糖的成分,例如蛋糕、饼干、饮料等,这些甜、粘含糖量高的食物吃完后粘附在牙齿上,会进一步增大糖的危害性。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甜蜜的,完全不吃糖不切实际,但我们要学会科学的去吃:不能没有节制地摄取,在适量的前提下,减少糖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吃完后及时清洁口腔。所以我们要尽量控制糖及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摄入频次,而且减少在口内停留的时间。
3.定期的口腔检查
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可以做到龋齿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必由之路,3~6个月是比较理想的就诊间隔。在口腔健康问题方面,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儿童龋齿的发病速度更快,从一个小黑点到一个大洞,往往只需要1~2个月的时间,而且孩子有时表述不清,往往会错过龋齿早期治疗的时机,等家长发现牙齿有较大龋洞或出现疼痛症状才就诊,此时龋齿本身的疼痛加上治疗操作中的不适感,会进一步加重孩子心理抗拒,造成牙科畏惧,增加治疗难度,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有些家长甚至一些非儿童口腔专业的医生,认为乳牙反正要换的,没必要补!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乳牙蛀牙不及时治疗,除引起疼痛肿胀发热,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牙、颌面部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临床上相当常见,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4.科学的氟化防龋
氟化物防龋是20世纪口腔预防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大量科学研究证明,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齿,大大降低蛀牙的发生率,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儿童年龄和使用剂量。一般没有氟化物过敏的、能够避免误吞误吸的孩子都应该使用氟化泡沫或氟凝胶防龋。
5.点隙裂沟封闭剂的使用
牙齿上有尖、窝、点隙等结构,并不是完全平整光滑的,尤其是主要是在刚萌出不久的恒磨牙上,这些窝沟裂隙会更明显,有的还会形成窄而深的沟槽,对牙齿的清洁是极大的挑战。在这些牙齿萌出之后,尽早在深的窝沟点隙处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使牙齿表面相对平整光滑,可以有效保护牙齿免受细菌的侵蚀,达到预防蛀牙的效果。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3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