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健康 >

如何计算医药产品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所获得的健康收益

关注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推进,药品的经济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名为“药物经济学”的学科也日渐成为“显学”。在我国众多的医改政策文件中,包括近期医保部门推出的医保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多次出现了药物经济学、药物经济性等字眼,凸显了政府管理者对这门学科技术的重视。

翻开时下流行的药物经济学教材,会发现其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计算医药产品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所获得的健康收益,从而对药品的投入产出比(经济性)及其预算冲击进行评价,并由此对药品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这样的内容,其实属于评价技术,是对药品在某个定价水平时的经济性的评判。是否,药物经济学就只包括这些内容?是否,作为两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药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药物经济学也还有其他更广大、更重要的内涵?这个问题,其实是值得探讨的。

如何计算医药产品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所获得的健康收益

通过对药品的投入产出比和预算冲击的分析,来评价药品的经济性(核心内涵是价格合理性),从而达到优选药品和合理定价的目的。这样的思路,看似很美,其实现实中困难重重。

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投影,就如同天上有明月、水中有倒影。市场供求变化多端,形成的价格变动也诡谲莫测,由此驱动市场主体来实现优胜劣汰、资源优化配置。如果对环境变化置之不理,而只是通过计算来确定某种“合理的价格”、选择“经济性较优的产品”,岂非水中捞月?

只有在一个具体情境下,当各变量都被固定,使用经济学评价才能实现优选。例如,一位医生在开处方时,患者的病情、可选的治疗方案、医药产品的价格等等都是明确的,此时可以通过对不同备择方案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计算,从而优选处方。又例如,在某药品申请医保准入时,在那个节点上参保人的构成、既有治疗技术、药品的价格都是明确的,于是可以基于科学评价来合理定价和准入。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469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