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感染II科
猫是常见的宠物。经常见到有人晒出各种“吸猫”照片。所谓“吸猫”是指对猫极度喜爱,忍不住亲亲抱抱。近日,有两位市民却因为“吸猫”,相继得了一种“怪病”。
17岁的陈某在家和猫玩耍时不慎被抓伤,1周后,陈某左侧腋窝出现了多个肿块,左上臂外侧也开始肿胀,伴有波动感,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肿物逐渐长成鸡蛋大小,到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就诊。B超提示患者腋窝及左上臂囊肿形成,医生通过左上臂囊肿穿刺,竟抽出约15ml黄色脓性液体,经脓液病原学高通量检测发现为“汉赛巴尔通体”,她患上了“猫抓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后,现已出院。
同样,28岁的黄某也因“右侧腋窝肿痛”到中大五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她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明显,且有明显触痛,但该患者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询问病史得知黄某之前被野猫抓伤了右手,经行病原学高通量检测,同样发现为“汉赛巴尔通体”,确诊“猫抓病”,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
据悉,猫抓病又名猫抓热,全称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是一种以人局部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自限性疾病。其背后的“真凶”,是“巴尔通体”的棒状小杆菌。猫是汉塞巴尔通体主要宿主,病原菌存在于它的口咽部,并通过跳蚤和扁虱等寄生虫在猫群中传播,猫感染后形成菌血症。
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感染II科黄明星主任介绍,相对而言,儿童、有先天性或后天免疫缺陷的人群通常有更大的感染几率,免疫功能良好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感染,10-14天后可能出现局部发炎、单侧淋巴结肿大、发烧、不适并持续数周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全身性损伤,如肉芽肿性肝炎、肝脾肿大、神经炎及脑膜脑炎等,甚至死亡。
家中有猫和准备养猫的市民注意啦,要做好以下几点:
1.驱虫。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是巴尔通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猫驱虫能有效预防“猫爪病”。
2.尽量减少猫接触病原的几率。如减少猫咪外出、减少猫咪与跳蚤接触的几率,同时也要避免它们接触可能感染的动物。
3.为猫咪进行人畜共患病筛查。
4.定期为猫咪修剪指甲。
5.如领养流浪猫,要为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人畜共患病筛查。
即使自家猫咪处于巴尔通体携带状态,如果没有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无需担心,只需要密切观察,避免并发感染。总之,猫咪携带该病原不可怕,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让猫咪学会温柔的和家人玩耍。
医生提醒市民,抚摸猫咪后,要用肥皂水洗手,特别是家有小孩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不要让猫舔到人的伤口;不要随意与陌生、流浪猫咪接触,如不慎被猫抓伤,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部,并进行消毒,如果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感染科就诊,并将被猫咬或抓伤的病史告诉医生。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6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