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参加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
陈静瑜代表
提出了两份建议
一是将武汉封城日
设立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二是大力发展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疫情期间,陈静瑜已先后提出两个人大代表建议。一是组建ECMO 团队奔赴武汉,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二是组织国家肺移植团队在武汉全力救治晚期病人,降低死亡率。
两项建议不仅都得到了国家的采纳,他还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救治肺移植专家组组长于4月18日亲赴武汉,带领团队成功为两位COVID-19晩期肺纤维化危重症病人完成双肺移植。正是这次赴武汉参与救治的切身体会,让他对这场全民抗疫有了更深的思考。
5月24日晚,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播出《陈静瑜:肺腑之言》。节目中,央视记者董倩“面对面”专访,陈静瑜讲述了真实感人的战“疫”故事……
2020年1月23日
武汉封城
全国人民印象深刻
陈静瑜认为
这是值得牢记的日子,封城举措对整个中国的抗疫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责任和担当,这一天应该载入史册,记住中国人民奋起抗击世纪疫情的英勇史迹。
今天的中国公共卫生发展急需体系的完善或重构,也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文化基础和社会支撑。因此,他建议将1月23日设立为国家公共卫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呼吁社会反思2020年的这场疫情,时常提醒民众保持健康意识,让公共卫生理念融入社会文化,使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陈静瑜说
在与代表团其他代表的交流中
这一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得到代表们的认可
作为医生,陈静瑜对疫情防控有亲身体会,从以前的SARS、MERS、H1N1,到新冠肺炎,可以预见,未来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将防不胜防。
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应吸取教训,弥补欠缺,大力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政策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建设;
二是培养足够能够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人才;
三是强化公共卫生的法治和制度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系统,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政府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把公共卫生、临床一线、科研院所三方面有机结合,将基础研究真正做起来。“尤其是人才,非常重要。”
陈静瑜表示
如今很多医学人才都到临床一线去了,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优质人才相对较少,这是不利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公共卫生事业做得好,给老百姓带来的福祉是非常多的。
以往全国两会期间
作为医生人大代表
陈静瑜既在会场鼓与呼
又在医院做手术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
考虑到交叉感染风险
他只在驻地和会场之间往返
难以到北京中日医院做手术了
这让他感到些许遗憾
不过,这次疫情下渐渐深入全民心中的卫生观念让他倍感欣慰,“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的,也是应该倡导的,这在疫情当中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为肺科专家,陈静瑜还想再次呼吁戒烟,生活中应该拒绝一手烟、二手烟。对于吸烟的危害,仍有不少人认识不足,甚至有人相信“抽烟后可以抗新冠病毒”这样可笑的说法。
事实上,抽烟是导致冠心病、肺气肿、胃溃疡等的高危因素,脏器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再遭遇新冠病毒,死亡率会更高。
(无锡)
转载说明:本文转自《无锡发布》,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2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