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的格局2002年,中国青海,黄河上游
一碗面的格局
2002年,中国青海,黄河上游。一群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时,赫然发现了一碗面。
这就是号称“东方庞贝”的喇家遗址,现场有一个倒扣于地下的红陶碗,揭开积满的泥土后,竟然有卷曲缠绕的面条状食物遗存,令世人震惊不已。
这碗面,改变了世界面食文化的格局,一举将中国人吃面的历史往前推移到了4000年前。
此前,中国关于面条的历史记忆,最早只能追溯到东汉。而在世界上,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自豪地认为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以面为主食至少有2000年历史。
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展示的史前人类聚落,从事以种植黍(黄米)、粟(小米)等中国古老农作物为主的农业活动,喇家面条的成分也被考古人员确定为小米和黄米(俗称糜子)的混合物。
喇家遗址出土的红陶碗及面条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4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