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好好的怎么会有炎症
所谓的慢性胃炎,实际上是一种慢性胃黏膜炎症,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越来越高。胃黏膜好好的怎么会有炎症呢,哪些饮食对养胃真的有帮助呢?一、胃强大的自我保护功能
胃组织中有大量的平滑肌,可以把胃当做一个搅拌机,当食物进入胃,除了胃酸和消化酶的分解外,另一个重要的消化作用就是胃的蠕动,如果吃进去的食物比较坚硬,胃黏膜还有两层屏障来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
1.黏液和碳酸氢盐屏障
胃液中除了胃酸和消化酶,还有胃黏膜表面细胞分泌的大量黏液和碳酸氢根,它们在胃表面形成大约0.5mm的保护层,不仅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还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和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划伤。
2.胃黏膜细胞自身保护屏障
胃黏膜经常受到多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包括高渗和低渗的液体,温度从0到60左右的不同食物,pH值从1.5到11.5的各种食物和药物,各种有毒物质,如高浓度的酒精、阿司匹林等抗炎药。但黏膜层并未经常受损甚至溃疡,主要在于胃黏膜能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它们能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增加黏膜的血流量,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维持其完整性二、哪些因素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目前公认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尿素酶和氨的积聚能破坏这些屏障,导致胃黏膜的直接暴露,因此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给予根除治疗。
饮食习惯。长期大量吸烟、饮酒、食用刺激食物,服用损坏胃黏膜药物等,虽然胃有较强的修复能力,但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啊。
免疫因素。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其血液、胃液经常会出现壁细胞抗体,这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
体质因素。通过临床统计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大,黏膜抵抗能力越低,更容易被外界不利因素所影响,进而导致损伤。
三、如果这些屏障功能已经受损,该怎么通过饮食调节
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平时的饮食习惯来调节!
慢性胃炎患者大多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可能表现为上胃肠道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无规律的隐痛、暖气、胃灼热感、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加重等,也有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这些情况都说明你的胃在提示需要改变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了。
细嚼慢咽,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吃饭很快,唾液中有黏蛋白、淀粉酶,与食物充分混合可帮助消化,减轻胃的负担。
少食多餐,每餐吃的过饱,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加重胃黏膜的腐蚀。
采用温和食谱,去除损伤胃黏膜的不利因素,创造胃黏膜修复的条件。食物尽量做的细碎软烂。
保持良好心态,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精神过度紧张会使自主神经兴奋,导致胃肠功能调节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进而产生厌食的情绪!
不管有没有胃病,合理的饮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强大的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别等到年纪大了,辛辛苦苦挣得钱没来得及花都扔给医院,那就太不值了。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5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