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棕色和米色细胞,你都知道吗?
原创:国际糖尿病
编者按:众所周知,脂肪含量过多无益于健康,甚至会促使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DM)。但是,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脂肪都是无益的!近日,基于多项研究研究,专家详细阐明了隐藏在我们身体的不同类型脂肪细胞,快来看一看!
白色、棕色和米色细胞,你都知道吗?
白色脂肪细胞存在于身体的结缔组织中,通常储存在皮肤下(皮下脂肪)和腹腔内(内脏脂肪)。进食时,白色脂肪细胞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不再转化为能产生调节食欲和能量平衡信号分子的甘油三酯。白色脂肪细胞是典型的圆形细胞,大小不一,仅含一个大脂滴。大脂滴可在饥饿或能量需求增加时转化为脂肪酸,脂肪酸可被吸收入血。
过去传统观念认为棕色脂肪细胞只存在于新生婴儿中,并消失于婴儿期。后期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细胞可终身存在,主要位于肩胛骨、颈部、脊髓和锁骨上方,也可能出现在重要器官周围等部位,将食物转化为热量。棕色脂肪细胞较小,内含多个小脂滴,富含产能细胞器,富含铁,暴露于氧气呈棕色。
最新研究发现了第3种脂肪细胞,即米色脂肪细胞,其作用类似棕色脂肪细胞,但存在于白色脂肪细胞附近。米色脂肪细胞可由白色脂肪细胞转化而来,这一过程称为“褐变”。通常情况下,暴露于低温可导致“褐变”,低温指高于机体寒战温度3℃的温度(女性寒战温度为11℃,男性寒战温度为9℃)。其他刺激因素如良好的营养、合理的运动,也可能促进“褐变”。
有迹可循:脂肪类型可以互相转化
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低温、特殊蛋白质,白色脂肪细胞可以获得棕色脂肪细胞的特性。最新研究表明所有类型脂肪细胞都可以互相转化,这取决于所接收到的触发因素及机体的需求。
脂肪细胞可通过以下2种方式(二选一)互相转化:“转分化”,在分化的过程中转换相应的基因,实现脂肪细胞的转化;“去分化-再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经去分化、再分化后转化为其他类型脂肪细胞。“去分化-再分化“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但更常发生于实验室环境。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加快脂肪细胞的自然转化:补充营养,如水果、蔬菜中的黄酮类白藜芦醇和槲皮素可促进褐变;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促进褐变;暴露于低温>2h也可促进褐变。
研究者评论
尽管某些脂肪的聚集会带来健康问题,但最新研究表明棕色、米色脂肪细胞可将燃料转化为热量。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细胞有益于健康,可以降低体温过低的风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降低DM风险,促进体重减轻,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当前流行的饮食中常常出现“有色”脂肪的身影,鼓励人们尝试特殊的减肥食品,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其有效。但,充分了解不同类型脂肪细胞的特征及其互相转化的机制,为未来改善健康、治疗肥胖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5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