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和MRI增强所见可预测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边焱焱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微创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治疗,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一直对手术心存恐惧,那么突出的椎间盘如果保守治疗有没有好转的可能,好转的几率有多大?下面就给大家说说具有什么样突出特点的椎间盘才有缩小的可能。
下图是腰椎间盘突出不同程度的分型模式图,从左到右逐渐加重。
突出的椎间盘由于化学炎症刺激以及机械性的压迫后方位于椎管内的神经组织,导致相应的一系列症状,在早期一般都建议患者卧床、牵引、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消肿和神经营养药,在多管齐下的治疗下,局部的炎症逐渐减轻,神经根水肿消除,临床症状也逐渐减轻,但是突出的椎间盘很难自行回到原位,机械性的压迫将持续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手术的一个原因,但是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有自然缩小的可能,那什么样的椎间盘会缩小,而且缩小的比例较大可以免除患者手术的可能呢?
整体上说,椎间盘突出本身有很大的概率都不需要手术治疗,有作者通过MRI发现63%未手术的患者发生了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缩小。根据信号强度、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和MRI增强所见可预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经保守治疗以后发生缩小的可能性。
信号强度:
根据报道,在髓核脱出型中,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髓核更容易缩小。
椎间盘突出的分型:
穿破后纵韧带而比没有穿后纵韧带而的髓核脱出更容易出现髓核缩小且缩小比例大。同样,游离髓核比髓核脱出更易出现髓核缩小且缩小比例大。
MRI增强所见:
Gallucci等人报道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脱出髓核的周围有增强效应,6个月后,MRI发现全部病例均缩小,有增强效应的脱出髓核,缩小几率高,临床症状(疼痛)也逐渐得到改善。
髓核缩小可能是髓核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及其伴随的炎症所致。髓核脱出到血运丰富的硬膜外腔后,髓核相当于异物,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的发生。脱出的髓核暴露于血运中引起免疫反应,然后在脱出的髓核内发生新生血管的增生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在脱出髓核的周围形成肉芽组织。该肉芽组织易被造影剂强化,即典型病例在脱出髓核的中心区无强化,而其周围有环状强化,这种伴有新生血管和炎症细胞浸润的脱出髓核易发生缩小。
总之,穿破后纵韧带而脱出到硬膜外腔且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髓核、静注Gd造影剂后增强效应的髓核发生缩小的可能性大。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6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