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患者松掉食道的“紧箍咒”
看到美食无法下咽,想想都是一种折磨。而15岁的小康就已经“食不下咽”近7年:小康患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只能勉强进食流质食物。吃不下身体也好不了,他的体重逐渐减轻,消瘦至不足80斤,身型相比同龄人瘦小很多。小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非常痛苦。
孩子受苦,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7年前小康的家长带着他辗转求医,但因为孩子年龄小、手术难度大,几家医院都表示不能为小康开展手术。
近期,小康的营养吸收速度已经跟不上成长所需消耗,上学时常常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家长只能为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最近,小康父母看到东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相关手术成功的新闻报道后,闻讯赶到医院。
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副主任兼消化内科万江病区主任陈桂权接诊小康后,考虑到他年纪小且体型瘦弱,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愈合时间长,最终决定为小康实施“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这是一种对患者更有利的微创手术。
小康术程顺利,仅耗时半个多小时。术后72小时,小康已经开始进食全流食,恢复良好。打算休学的小康很快就能重回校园和同学们一起正常学习了。
帮患者松掉食道的“紧箍咒”
陈桂权告诉记者,接诊小康后首先为他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患者食管下端呈“鸟嘴状”狭窄,结合病史资料,明确诊断为贲门失迟缓症。
▲术前
▲术后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陈桂权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开始手术。术中,团队在小康食管黏膜下层建立隧道入口,在胃镜直视下切开了食管周围的环行肌肉,再用金属钛夹封闭“隧道”口,松绑了困扰小康多年的食管“紧箍咒”。
小康终于可以好好地吃饭,也能正常去上学,他的一家人都非常开心。
POME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首选方案
陈桂权介绍,贲门失弛缓症又被称为贲门痉挛、巨食管,是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
贲门失迟缓症是一种罕见病,每10万人中仅约1人患病。常见的疗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下治疗。虽说是种罕见病,但近半年他已接诊两例。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首选方法,手术全程在无痛状态下通过胃镜进行操作,术时短、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不仅大大克服了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弊端,而且疗效确切,能切实解决贲门失弛缓患者的饮食困难问题,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陈主任介绍,POEM术要在仅2毫米薄的食管黏膜层之间打通隧道,并进行诊疗操作,技术难度较高,是消化内科较难的内镜下四级手术。两年前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已经能够成熟开展该术。
“吃什么吐什么”要到医院检查
该病由于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食物无法顺利进入胃内,从而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的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
陈桂权提醒,这种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如果他们出现了长时间的“进食费时费劲,吃什么吐什么”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建议采用POEM术,术后患者不留外伤,恢复时间短且预后良好。
文/东莞时报 记者 黄月、通讯员 丁静怡
转载说明:本文转自《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3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