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承载着童年的回忆
文/舒筱米
说到北京,人们会想到北京烤鸭;说到武汉,人们会想到武汉热干面;说到四川,人们会想到四川的麻辣火锅……想到这些美食,不禁咽了咽口水。
似乎人们总是擅长用食物来缩短距离,用味觉来代替视觉。如果家里有人在外打工或者上学,家里人总会时不时寄些家里特制的美食过去,什么梅干菜啦、地瓜干啦、咸鸡等等。伴随着美食一起寄过去的,还有家里人的思念。而正因为有了这份思念,对于在外打工仔或者是他乡的学子而言,这份满载着思念的礼物,也慰藉了他们孤寂的心灵。
汪曾祺先生对于家乡的味道,也同样难以忘怀。19岁离开家乡,来到云南,没想到再回故乡时,他已经61岁了。在离开家乡的50多个春秋里,汪老在38座城市中留下足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关于人文的、有关于历史的,还有关于美食的。
美食这个词,似乎天生就刻在汪老的骨子里,要说他是文坛最早的“网红吃播达人”,也不为过。
在汪老的这本《觅我游踪五十年》里,你可以看到关于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草木虫鱼,但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汪老笔下的家乡美食。
家乡的美食,承载着童年的回忆
在《味里故乡》中,江一燕带着我们走进了她的故乡,绍兴。绍兴有一个有趣的谚语:乌干菜,白米饭,神仙见了,要下凡。江一燕说,小时候的干菜焖肉,就是她最怀念的味道,怎么吃都吃不腻。
放学的路上,路边老奶奶架着一口热油锅,“滋啦”一声,几个臭豆腐下了锅,散发出臭臭的香味。孩子叽叽喳喳挤在周围,嚷嚷着“奶奶再多给我一块”,得偿所愿之后,一边开心吃着香臭的臭豆腐,一边和同学们肩并肩走回家。这样的简单和快乐,也许就是孩子们童年最完美的回忆了。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4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