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替代肉类”将通过什么技术来培养提取生产?
《中国植物肉市场洞察》Data100发布,预计10年后全球肉类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其中“替代肉类”的市场占比将从目前的不到1%提升到10%,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那么,这些“替代肉类”将通过什么技术来培养提取生产?在5月28日举行的江南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未来食品云端系列”论坛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刘元法教授说:
“‘未来食品’,将以合成生物学、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技术为基础,以更健康、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更高效、更持续为特征,将成为解决全球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驱动食品科技向高技术发展。”
发展“替代肉类”是大势所趋
专家介绍,随着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们正面临着一些不营养、不健康、不安全肉类食品的影响。因此,发展 “替代肉类”是大势所趋。事实上,近年来,全球科学家也正着力寻找与研究新的替代品,消除肉类食品的供应危机,最终实现替代肉类可持续性发展。
多年从事食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江南大学陈洁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替代肉主要有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两大类。从开发应用来说,植物蛋白肉技术相对成熟。植物蛋白肉的原料拉丝蛋白、组织化蛋白以及颗粒蛋白等是基于挤压机生产的,技术非常成熟,早在20多年前已经成功商业化,最初只是作为牛肉、猪肉、鸡肉等肉禽制品原料肉的部分替代,被用于肉禽制品中。而细胞培养肉目前由于法律法规、技术和成本等问题,短期内是无法上市的。
专家透露,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肉制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纤维结构、脂肪含量等方面,想要真实模拟不同部位或者不同种类的肉制品目前是非常难实现的。目前植物肉开发中,唯一相对比较成功的产品就是汉堡类产品。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5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