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病理概括起来不外出血、血虚、血瘀
血的病理概括起来不外出血、血虚、血瘀。三者的病因、病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出血可以引起血虚,世可发生血瘀,血瘀又可引起出血而导致血虚。以下分述之。
正常人的血液循经脉而运行,若血溢出于脉外就是出血。血从上而出称为上溢:如咯血、吐血、鼻血等;血从下而出称为下溢,如便血、尿血、崩漏等。
病因病机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出血证。《景岳全书·血证》概括血证的原因说:“故有以七情而动火者,有以七情而伤气者,有以劳倦色欲而动火者,有以劳倦色欲而伤阴者,或外部不解而热郁于经,或纵欲不节而火动于胃,或中气虚寒则不能收摄而注陷于下,或阴盛格阳则火不归原而泛溢于上,是皆动血之因也。”
1.感受外邪:由于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尤以感受热邪所导致者为多。如风、热、燥等外邪犯肺,引起衄血、咯血。《临证指南》说:“失血一证……若夫外因起见,阳邪为多,益犯是症者,阴分先虚,易受天之风热燥火也。至阴邪为患,不过其中之一二耳。”湿热之邪侵及肠道则引起便血。热犯下焦则致尿血。《金匮要赂·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
2.饮酒过多或过食辛燥:过食辛辣厚味酵酒,可导致滋生湿热,湿热内蕴熏灼血络,迫血妄行而引起衄血、吐血、便血等症。《临证指南医案·吐血》说:“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另外,过食辛辣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虚衰,失其健运统摄之职,以致血溢脉外而发生出血。
3.气虚出血: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耗伤,或劳倦过度耗伤气血,《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虚。“气为血帅“.气虚不能统摄,血不循经妄行于脉外而为出血。《千金方》说:“亦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营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调阳虚者,阴亦走耳。”《景岳全书·血证·吐血论治》也说:“忧思过度,损伤心脾,以致吐血咯血者,其病多非火证,或常见气短气怯,形色憔悴,或胸怀郁然,食饮无味;或腹虽觉饥,而不欲食,或神魂惊困,而卧不安,是皆中气亏损,不能收摄所致。”此多见于月经过多之出血,慢性再障贫血之出血等症。
4.情志化火: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致出血。如郁怒伤肝,肝气化火,横灼胃络,迫血上逆而见呕血、衄血。《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血随火升则导致衄血、咯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此证者,多急躁易怒,吐血衄血,血色鲜红。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3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