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健康 >

梅雨天究竟应该如何养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张玥洁 程晓琳

古诗有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每年6、7月份,江淮流域会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梅雨天究竟应该如何养生?

2020年5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气象局宣布杭城进入梅雨季节,入梅时间系20年来最早。好在今天“六一”雨水君倒也识趣,腾出一个晴天,送给小朋友们一份节日礼。那么,梅雨天究竟应该如何养生?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为小朋友和家长们制定了祛湿避瘟的养生计划。

梅雨首先要除湿:趋避外湿,防生内湿

梅雨季节,空气中湿气较重,而我们的身体同样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注意除湿。

中医学的湿有两个涵义:外湿和内湿。外湿可以理解为梅雨季节的湿气(邪)入侵;内湿则是体内脾胃功能功能失调后引起的水湿内停,是一种病理状态和产物。避免湿气的侵袭则需要“内”、“外”双管齐下。

避免外湿,要做到:

1、下雨天尽量少出门,尽量避免在阴湿的地方呆太久。

2、出门带上雨具,淋雨后及时擦干,避免穿潮湿的衣裤。

3、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时最好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等。

祛除内湿,则要做到饮食有节:

1、饮食有节,指有节制进食、适量进食。

2、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茯苓、白术、百合、山药、薏米、赤小豆、砂仁、芡实、陈皮、绿豆、扁豆、冬瓜等,切记不宜多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3、必要时,还可以在医生建议下服用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梅雨季居家,要注意防病驱霉

今年的梅雨开始于“芒种”以前,被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常给人湿冷湿冷的感觉,因为其开始之初,气温还比较低,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将衣物清洗干净。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存放。另外,梅雨季节,蚊虫孳生,我们还要预防一些蚊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461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06921878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