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胰脏健康,详解关于胰脏的四大问题
原标题:关注胰脏健康,详解关于胰脏的四大问题
我们很少关注胰脏健康,虽然说胰脏发生癌变并不常见,一旦罹患更是生命的倒计时。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08年至2017年间胰脏癌的发病人数只有6080人,死亡人数却达5613人。专业医师指出,一旦已出现扩散,胰脏癌5年存活率可低于5%。由于该癌症后果严重,那么让我们了解关于它一些问题。
一.为何胰脏癌死亡率高?
1.手术风险高,胰脏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就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但前提是癌症并没有扩散,而且病人的身体状况能承受,不过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由于胰脏的结构和位置很复杂,即使可进行手术,手术难度也相当高,也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2.容易扩散,因胰脏的结构,癌症是很易潜伏在周边的脂肪、淋巴或血管的组织,令病情到达中后期时,无法进行手术,只能采取姑息性治疗,例如电疗、化疗、药物治疗等,希望拖慢病情恶化的速度。
3.复发机会大,由于胰脏癌容易潜伏和扩散的特性,患者即使成功接受了切除肿瘤的手术也有机会仍然残留在其他组织,导致早期复发。
二.为何早期胰脏癌也难发现?
与许多癌症一样,胰脏癌发病早期不会有疼痛等明显症状,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也很容易错过。然而,胰脏癌能否及早发现会直接影响手术的可能性,乃至存活的机会。有医师表示,可能少于一半患者在确诊时是可以接受手术,因为不少情况是出现了症状才检查,病情已扩散。反而另一类患者可能是进行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肿瘤未发展到很大,手术切除机会就会较大。
三.哪些人群容易罹患胰脏癌?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从数据上显示胰脏癌较常见发生在45岁以上人士,而且很多与吸烟、糖尿病、超重、患有慢性胰脏炎及有相关家族病史等因素有关。
四.有哪些检查项目?
1.验血,检验血液中有没有出现可能涉及胰脏癌的某些蛋白质,不过,有可能出现指数高但并非患癌(假阳性)或指数正常却患癌(假阴性),在香港医疗机构中,不会将它视为唯一的依据,而是会视为诊断的其中一个参考数字,判断需结合其他检查。
2.增强型计算机扫描,由于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血管会有分别,所以可先在血管打显影剂,显影剂在血液循环下流到胰脏后,就可透过计算机扫描观察血流的异常,判断胰脏有没有癌变。
3.磁力共振,扫描胆管、胰管,观察其结构和状况,例如有没有地方阻塞、是否存在肿瘤现象、肿瘤组织的情况等,详细程度大概与计算机扫描的结果类似。
4.正电子扫描,先把带有放射性的葡萄糖注入血液循环,由于癌变组织的新陈代谢比普通细胞高,会吸收更多葡萄糖,放射性葡萄糖就会积聚在有大量癌变组织的地方,再通过扫描高浓度放射性元素的部位,以此判断是否癌变。
5.内窥镜超声波,常用在患者已通过多项检查怀疑胰脏有肿瘤,却未能确定是否恶性的情况。由于大部分胰脏是紧贴着胃,可先以内窥镜进入胃部,然后在胃壁对胰脏进行超声波,这样更能清楚看到胰脏,并进行细针穿刺抽取肿瘤细胞组织,进行化验。
来源:香港01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5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