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共患病比例高,多数伴有心血管风险
我们知道,按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同,糖尿病分型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还有其他类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占到所有糖尿病类型的90%以上,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主要类型。那么我们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有哪些特点呢?非常明显的一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共患病比例高,多数伴有心血管风险。2016年一项纳入了中国18696例4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近九成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有合并症,其中高血脂、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七成以上患者合并患有高血脂,近六成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高血脂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伴有心血管风险
多数伴有心血管风险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特点,那这类人群有那些特征呢?经过总结分析,可以归纳为四个“一点”,分别是:
血糖水平“高一点”,早在2013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的一项大型多中心调查,纳入中国606家医院的23万余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调查显示伴合并症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达标率不足30%。且相关性分析显示,伴合并症不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
总体年龄“大一点”,上一研究的另一结果显示,有合并症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高达61.13岁。
合并用药“多一点”,另一项研究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使用药品及保健品5.13种,有60.16%的患者使用≥5种药品或保健品,其中使用5-7种的患者占43.51%,使用8-9种的患者占12.31%,使用≥10种的患者占4.34%。
用药依从性“差一点”,调查显示,61%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依从性越差。
那么,针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这些特点,有哪些针对性的推荐呢?首先,“高一点”的血糖需要考虑联合治疗。早在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就指出,一种口服药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可以采用二种,甚至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这样,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增强了降糖效果,而且减少了增加单一治疗药物的剂量而导致副作用增加,这与不同药物组合治疗高血压有相同的道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用药控制血糖
其次,“大一点”的年龄需要重视避免低血糖的风险。临床指南也指出,对于65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应关注最小化低血糖风险,我们知道,一次的低血糖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巨大的,老年人群一定要规避低血糖的风险。
另外,针对“多一点”的合并用药,需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很容易理解,用药数量越多,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就更高。药物相互作用可导致药物效应变化或血药浓度变化,这可引起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或者药物疗效下降。比如我们熟悉的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如果和克拉霉素合用,会增加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从而引起副作用风险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就诊其他科室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另外做一些检查之前也要告诉医生,比如如果要做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的增强CT,可能需要停用二甲双胍片的。如果大家有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快回复大家。
多学习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
最后,就是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一点”,这肯定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会导致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多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多接受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会提高用药依从性,另外,结合自身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相对副作用小的降糖药物也能提高用药依从性。
本文由搜财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搜财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QQ 841991949,并注明出处:https://www.ncrw.com.cn/news/jiankang/33173.html